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全力救急解难 让关爱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 马 越

春节临近,日渐喧闹的烟火气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而在很多静寂的角落,充满温情的救助也为许多困难群众送去生活的希望和美好,传递着城市的另一种“温度”。

“近年来,我们持续强化‘两节’期间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健全‘先行救助、跟进救助’机制,通过上浮救助标准、增加救助频次、制定个案帮扶方案等措施,突出‘救急难’实效,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

救助,反映的是民生温度,体现的是政府力度。

近年来,为提升救助工作质效,自治区聚焦“救急”“救难”,实施了“稳经济保民生百日攻坚”行动。一方面,下发《疫情期间做好临时救助的紧急通知》,另一方面,将临时救助标准上浮20%,加强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加密重点人群救助监测,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全区各地民政部门强化急难社会救助,对因疫因灾、因事故等造成的紧迫性生活困难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确保“两节”期间困难群众急难性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政策支撑下,救急救难工作卓有成效,许多受困群众得到了及时帮扶,感受到党的政策的温暖。”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12月以来,全区实施临时救助3.4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161.74万元,防疫物资价值231.78万元,生活物资724.38万元。

去年11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印发《全区稳经济保民生政策措施》,提出缓缴社保费用、细心做好受困群众临时救助、做好阶段性价格补贴发放工作等14条具体措施。在这些暖心的政策保障下,很多受困群众再一次感受着民生温度。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有了这些补贴,我们的问题解决了不少,日子更有奔头了!”家住银川市金凤区金凤花园的杨立军老人因长期患病卧床在家,生活一度陷入困境。除却每个月定时收到生活保障金,这个冬天,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带来的生活用品和临时救助补贴让老人红了眼眶。

“生活有保障,困难有政策,日子有希望,心里感到很踏实。”老人感慨道。

出台政策的同时,全区民政部门结合各地实际,通过用足用活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落实“急难型”临时救助“异地办理”,提高救助时效性,让困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救助。

“为更好服务困难群众,在自治区民政厅的指导下,我们适当提高了低保保障水平,加大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使用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人员及流动人口加大救助力度,有效帮助困难群众战胜困难,渡过难关。”吴忠市利通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冬天,72岁的李清奎和家人惊喜地发现,在往常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和城市低保金的基础上,一家人还收到了城市冬季取暖补贴和价格临时补贴。“生活上有了困难,政府总能及时给予帮助,我们非常感动。”说起政策的温暖,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为了更加高效实施救助,自治区民政厅通过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对涉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的困难群众求助,实行首问负责,做好分办、转办,跟踪问效。加强对感染重症、危重症困难群众救助,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按照救助政策,对无法返岗复工、连续3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由务工地或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针对重度残疾人、因疫生活遇困需临时救助等特殊困难群体,我区简化了临时救助申办流程。对因疫致困的救助申请,按照“急难型”救助予以办理,采取“先行救助、后补齐材料”的机制,单独建立台账,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政策暖心,生活才能更加舒心;救助用心,困难才能更好克服。在“救急解难”工作中,宁夏民政还将实施更多政策、发挥更大作用,让关爱之光照亮更多地方。

--> 2023-01-20 本报记者 马 越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54550.html 1 全力救急解难 让关爱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