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进腊月,年味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趁你没注意,掀开门帘悄悄溜了进来。“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童年时,腊月美好的序曲,往往会从奶奶念叨的这首歌谣开始。她早就准备好了红豆、花生、小米、大米、大枣等,把它们掺和到一起,正好凑够八样,花花绿绿的米,熬出香香甜甜的粥。
二十三,糖瓜粘。传说,灶王爷专门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腊月二十三这天要返回天界,向玉皇大帝汇报人们的善或恶,人们往往会摆上糖瓜供奉。
二十四,扫屋子。老家的房子,冬天往往会在屋子里生火炉,日子久了,墙壁上面都有灰尘,屋顶的角落里也会有蜘蛛网,到了大扫除这天,母亲一大早就用旧床单把被褥盖上防尘,桌子上也都铺了旧报纸。父亲搬来梯子,负责把屋顶扫干净。扫地,擦桌子之类的小活,归我和两个姐姐。最辛苦的是母亲,她不但要把灶台擦得干干净净,还要把日常用的锅碗瓢盆,反复洗得光可鉴人,连手都冻得通红。大家忙碌一天,看到屋子到处窗明几净,心情也会焕然一新。
二十五,磨豆腐。豆腐是过年必备的年货,一般人家往往精心挑选了饱满的黄豆,送到村子里的豆腐坊去。由于年关临近,要做豆腐的人太多,装豆子的袋子往往就都排起了长队。好在每个袋子上面,都写着主人的姓名,磨豆腐的师傅们从来不会搞错。等到雪白的豆腐做好了,母亲用洁净的白布把它仔细盖好,放到没有生火的厢房里,想吃的时候,随时用刀切一块,方便得很呢。
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就算日子再贫瘠的人家,过年也要割上几斤肉,到了腊月二十六这天,家里柴火早就备足了,母亲仔细地把锅再刷一遍,火烧起来,肉炖起来,香味吸引得再贪玩的小孩都舍不得出门去,绕着锅台转啊,就等着吃肉。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两件事的主角都是母亲,她提前和好一大盆面,等到面团表面有了一层蜂窝状的小孔,蒸馒头的重头戏就要开始了,要蒸的花样多着呢,白菜猪肉粉条馅的包子,红豆馅儿的豆包,白胖的馒头和花卷,要连续蒸上好几锅,整整齐齐摆满了长长的大笸箩,过完春节都吃不完。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过春节,最隆重的日子当然是除夕。窗花和对联都要贴起来,屋里屋外都是一团喜庆,年夜饭的丰盛往往超过小孩子们的想象。除旧迎新,要忌讳的事情很多,就图个新年大吉。于是,平时严厉的父母,这时也变得格外宽容,我们尽情吃喝,发誓整夜不睡,却往往没等到春晚节目演完,一个个早就困得东倒西歪了。父母要守夜,客厅和厨房的灯整夜亮着,午夜时要烧香祈福。大年初一,当我们在鞭炮声中醒来时,父母早就出门去给长辈们拜年了,桌子上摆着花生、瓜子和糖果。我摸摸枕头下面,果然有母亲藏好的红色小纸包,数一数里面的压岁钱,咧开小嘴就笑了……
腊月像一首动人的歌,我们满怀憧憬去演绎它,是为了让心灵得到休憩,在春天里更好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