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移居到安居 从安居到乐业

一个生态移民村的十年之变

本报见习记者 何娟亮

“奶牛托管的分红、土地流转费,春节前都发到手了,用这些钱备了年货,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过了个年。”1月29日,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同阳新村村民刘勤开心地说。和刘勤一样,同阳新村的其他村民也收到了分红。

同阳新村是一个生态移民村,10年前,彭阳县4个乡镇22个行政村的690户、2902人搬迁到此,开始新的生活。10年来,同阳新村从无到有,村民从移居到安居、从安居到乐业,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上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奋斗路。

走出大山,“移”向幸福新生活

“那时,我们住在土窑洞里,村上没通车,想去城里赶集得走十几里路,孩子们上学也要翻山越岭。”谈起往事,同阳新村党支部书记张琴的思绪仿佛飘回到遥远的大山里。

如今,进城只需要20多分钟,孩子上学有校车……张琴坦言,10年间生活翻天覆地,记忆中“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的场景已变得日渐模糊。

2012年11月29日,张琴和家人从大山深处走出来。“大家都坚信走出大山才有希望。”张琴满怀信心,横下一条心要用双手创造新生活。

刚搬来时,只有村西面的安置房已经建好,先搬来的村民便跟着工作队,动手建设东面的安置房。天气暖和了,村民又开始种树,光秃秃的村道渐渐有了绿色。

由于新居距离城区近,大部分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村民何治川勤快能干,搬迁不久便在附近找到了工作。2017年3月,他与其他2位村民自发成立宁夏振兴劳务有限公司,当起村上的劳务经纪人,四处承包路面维修、建筑工地、装修等建设工程,为务工村民提供相关保险,推动本村劳务市场规范有序,带动200余人就业。

目前,同阳新村已有4名劳务经纪人、32名致富带头人,带动600余人劳务输出,实现就业1453人。随着收入的增加,村民对人居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去年,同阳新村整合美丽宜居村庄项目和移风易俗项目资金276万元,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走进今日的同阳新村,健身器材、休闲座椅、停车站等基础设施齐全,商店、菜店、农贸市场、药店、快递驿站等应有尽有,空气源热泵等设备让村民冬季取暖清洁绿色,与城里没什么区别。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村企合作,实现一地生多“金”

每天一大早,村民刘少霞安顿好家里老小、收拾好家务后,不慌不忙走向村头的杞里香帮扶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

“家门口有了扶贫车间,再也不用去外头打零工了。”刘少霞说,除了扶贫车间给大家缴纳社保,每个月还能收入近4000元,实现了照顾家庭、挣钱两不误。

“随着宁夏杞里香枸杞有限责任公司、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村里,建起帮扶车间,越来越多的村民出了家门就进厂门,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张琴说,去年杞里香帮扶车间、食用菌种植园区共带动同阳新村66名劳动力稳定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3名。

为保证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同阳新村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管理、村民收益、集体增收”的经营方式,鼓励村党组织通过联合经营、入股分红等形式开展村企合作,2022年,村集体获得分红收入140余万元。

同阳新村还与附近的良渠村、银川市西夏区军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利用闲置土地和水面,共同打造“渔家乐”项目,建成5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渔业设施温棚和115亩露天池塘,养殖螃蟹、鲈鱼等特色高端水产品,填补了当地特色水产养殖的空白。

军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应东介绍,今年计划启动二期工程,建设水产养殖大棚、产品分拣包装车间、冷库及库房等设施,将园区打造成为集水产养殖、休闲垂钓、观光采摘、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产业创新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就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阳新村聚集村上可利用土地资源,组织引导群众以土地经营权流转获取租金。”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办事处主任胡华介绍,通过“一地多金”模式,同阳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不足5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2万元。

“炕头经济”,让村民宅在家里也增收

18块零碎的皮布片,经过村民叶红霞的一番操作,一个彩色排球新鲜出炉。“别看叶大姐身体不便,手可巧着呢!”同阳新村排球缝制项目负责人马宗芳赞许道。

“村里给留守妇女办了件大好事,足不出户也能挣上钱。”村民叶红霞说,因为残疾导致就业困难的她,通过“村头工坊”实现了就业梦想。

解决妇女、老人等弱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问题,一直是同阳新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关注的焦点。“我们挨家挨户走访,看到因照顾孩子不能外出务工的、因残疾就业困难的情况,想办法让村民‘宅’在家里也能增收。”同阳新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姜晓珠说。

2022年,姜晓珠结合同阳新村老年人、留守妇女等占比较大的现状,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组织村民外出培训,打造手工缝制车间。截至目前,排球缝制项目稳定就业人数保持在20余人。

同阳新村还成立手工技能培训基地,先后开展吨袋制作、辣椒分拣、剥蒜、纸盒加工等项目,累计参与人员100余人,实现增收20余万元。

“刚开始三天都缝不好一个,现在两个小时左右就能缝制一个。”村民杨霏自豪地说,通过缝制小排球,春节前领到了1800元的收益。

杨霏家里窗明几净,跑步机等健身器材引人注目,墙上的照片是她和家人在云南、海南等地的旅游留念,每一张上都是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脸。

“我还去过香港、澳门呢。”谈及自己的旅游经历,杨霏的话多了起来,“以前不敢想,我们也能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杨霏说,如今同阳新村在城里买房的村民超过了100户,几乎家家都有了小汽车。

--> 2023-02-05 本报见习记者 何娟亮 从移居到安居 从安居到乐业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55959.html 1 一个生态移民村的十年之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