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姜璐)记者2月24日从自治区民政厅获悉,为进一步做好申请能力不足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自治区民政厅日前印发《关于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工作机制的通知》,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主动发现报告、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主动发现救助回访4个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制度可及性、覆盖率,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
通知要求,各地聚焦低保边缘人口、因病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等低收入人口,尤其是年老、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患有重大疾病等群众;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脱贫不稳定人口;曾经申请过社会救助、暂时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存在一定困难的人员或家庭;通过社会救助热线等信访渠道反映救助诉求的群众;因疫情灾情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对已经救助后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且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困难群众等六类群体,构建主动发现工作网络、强化信息化手段应用、加大走访排查工作力度、做好救助热线办理服务,不断提升救助精准度。
通知规定,要规范主动发现工作流程,在发现或接到有关报告救助线索后,对有申请意愿但申请能力不足的,协助其提出申请;对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按程序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并协助申请相应专项救助;对遭遇急难的,按照“先行救助”规定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对遭遇重大暂时性生活困难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提高临时救助额度;对涉及多个部门或情况复杂的急难个案,充分发挥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实施综合救助帮扶。
通知要求,各地要强化主动发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村(社区)“即发现即报告”,乡镇(街道)执行月报告,有急难情形随时报告。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机制,对经政府救助后基本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的,积极联系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及时提供转介服务,通过慈善项目、发动社会募捐、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给予帮扶。同时健全主动发现救助回访机制,对已办结的主动发现救助案例,县(区)民政部门应按救助案例的30%开展抽查回访,确保办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