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在无声的世界里让爱被“听见”

本报记者 杨 超 张 涛 刘惠媛 实习生 武治瑾

2月27日,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老师为听障儿童做康复训练。(图片由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提供)

2月26日,在“聋人之家”,听障人士用手语进行交流。 本报记者 杨超 实习生 武治瑾 摄

2月26日,刘为民(中)为患者检查耳朵。本报记者 张涛 摄

或因先天性残疾,或因后天听力受损,在听力障碍者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安静的。

今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记者走近听力障碍者,了解他们在无声世界里的爱与交流,呼吁公众关注听力健康,传递科学爱耳护耳、听力康复相关知识,减少听力残疾的发生。

“耳朵就像天气预报”

2月26日,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部耳鼻喉科病房记者看到,病房里的床位均有患者,40多岁的听力障碍者陆明正和病友聊着患病的痛苦。

“这些年,耳朵的问题可把我折腾惨了。”陆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他很后悔以前没有好好呵护“耳朵”。

陆明是盐池县人,5岁时,他患病高烧不退,但因交通条件受限,家人没有及时送他就医,而是用各种民间秘方为他医治。后来,陆明不发烧了,但双耳听力逐渐减弱。

“从那以后,每次感冒发烧,我的耳朵就嗡嗡响,有时甚至彻底听不见声音。”陆明说。

但这些都没有引起陆明的重视,每逢耳疾重犯,陆明就会用偏方,往耳朵里滴一些菜籽油或者水,这也导致他的耳疾越来越严重。

“我的耳朵就像天气预报,身体稍微着凉或者气温下降,听力就越来越弱,我的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大。”陆明说。

今年1月,陆明到宁夏广播电视台录制一档节目。当时他站在离导演大约3米远的地方,可是导演的指令下了三回,音量一次大过一次,陆明却听不见,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直至导演无奈地大喊一声,陆明才听见。

采访时,记者与陆明近距离说话,他可以听见,但间隔超过2米他就听不清了。

“平时这样的事挺多的,因为听力障碍,自己与人交流有了障碍,特别苦恼。”陆明告诉记者,由于忽视治疗,他的耳病病灶已经延伸到鼻腔,除了中耳炎,他的鼻窦炎和筛窦炎也经常发作。后来到医院检查时被确诊为“神经性听力障碍”,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后,陆明经常和病友们交流,发现我区目前有很多人都患有耳鸣、耳疼、耳聋、耳障等疾病。他时常感叹:“爱护耳朵要早早预防,不然后悔都来不及。”

“90后”小伙李洋是宁夏青联委员、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的主持人,网络上大家叫他“小李飞叨”“春香”,是剧情类搞笑短视频博主,目前全网拥有400多万粉丝。李洋的短视频中,妈妈总是唠唠叨叨、事无巨细,“很多在外地求学甚至国外留学的粉丝留言说,看我的短视频很亲切、很有共鸣,能够温暖想家的那些时光,也能够体会到妈妈唠叨背后的那份珍贵的爱。”李洋说,这也是他的渴望。

李洋小时候,从来也没听过爸爸讲的故事、妈妈唱的歌,也没有听过父母的叮咛和唠叨,因为父母都是聋哑人。虽然他的生活里缺少了一些父母的声音,但父母用“无声”的爱呵护着他,让他成长为一个阳光、开朗、正能量满满的人。

李洋回忆,因为父母残疾,他经历过不少难事。小时候,他从热炕掉到地上,小腿都冻紫了,哭了很久,父母却听不到。直到邻居听到他的哭声,用木棍把父母捅醒。李洋说,父母没上过学,自创手语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这也给土地流转后走向社会谋生的他们带来很多困难。“他们十分珍惜得到的工作,可常常因为听障问题被辞退,甚至在工作中遭受一些不白之冤。”李洋说。现在,李洋的父母受雇于一家物业公司,因工作努力得到用人单位认可,被长期雇佣,但因为沟通问题,至今还无法很好地跟同事交流。

无声世界更需要爱

“对听障人士来说,最困难的就是融入社会、与人交流,即便双方都是听障人士,也存在很多交流时的无奈。”银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主任田军表示,“部分听障人士在聋哑学校学过中国手语,但还有许多听障人士没有上过学,只会简单自学的手语,甚至有的只靠眼神和肢体语言与人交流。”

53岁的田军是银川市残联唯一能够熟练运用中国手语的人,从2002年开始在银川电视台每周播出的《晚间新闻》中担任手语翻译,他一直在不停地学习和锻炼手语。“但现在电视上,同步配手语翻译的各类节目很少,配字幕的电影或者节目画面变换太快,也影响听障人士对信息的接收,给听障人士学习带来很多困难。”田军说。

为此,田军建议加大国家通用手语的推广力度,让更多人熟练掌握手语,从而能让很多人跟听障人士交流,也可以让听障人士在社会中得到更多公平待遇、享受更多公共资源。

“损害听力的‘杀手’有炎症性疾病、不正确的掏耳方式以及过度的吸烟饮酒等。”2月27日,在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清和街的“聋人之家”,银川市聋人协会主席李文雷正在给20多名会员讲授听力保健知识。

“听障人群比较特殊,语言存在障碍,精神文化活动比较匮乏,就特别喜欢扎堆聊天。”李文雷表示,因为没地方去,银川市很多听障人士只能在宁园、中山公园等公共场所聚集,有时难免被风吹雨淋,为此,他自费租了一间89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建立了“聋人之家”,为听障人士提供活动场地,开展无声“微课堂”、矛盾调解、文化传播等活动,并不定期组织沙龙讲座、发布工作招聘信息等。“希望通过‘聋人之家’,丰富听障人士的文化生活。”李文雷说。

欣欣(化名)出生后被确诊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双侧内耳严重畸形,内听道狭窄。几经波折,家长带着欣欣来到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经过专业人员评估与审核,为欣欣免费植入了人工耳蜗,随后,1岁10个月的欣欣开始了艰辛的康复历程。由于欣欣内耳严重畸形,康复进展非常缓慢,人工耳蜗术后察知反应欠佳,她的“小耳朵”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在沉睡。为此,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迅速组建特殊案例研讨小组,邀请专家进行会诊,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对欣欣的耳蜗程序进行多次调试、精准测听、反复听觉刺激,欣欣终于对声音有了回头反应。

随着听觉训练的持续推进,新的难题再次出现。欣欣不能稳定辨识声音,常常手口不一。经过慎重决定,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决定对欣欣侧耳进行听觉脑干植入,这也是对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一次考验,康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听觉脑干植入相关文献,搜集国内外脑干植入案例,并结合欣欣的实际需求,采取生活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通过视觉、触觉、手势辅助等多感官训练。6个月后,欣欣有了可喜的进步,脑干植入效果日渐显著。目前,欣欣已经能自主使用简单词语表达需求,她沉睡的“小耳朵”终于被唤醒了。

据了解,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实施以来,宁夏听障儿童助听器及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累计救助听障儿童395名,接受助听器适配及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进入幼儿园或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率超过95%。

2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获悉,我区近期将开展以“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为主题的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听障儿童免费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同时,通过视频展播,利用网络、新媒体等传播渠道,进行康复救助项目宣传报道,普及听力健康知识,增强全社会听力健康意识,减少、控制听力损失和残疾的发生。

专家支招教你护耳

“像陆明这样因为不及时就医导致耳朵出现听力障碍的患者,在我区人数不少。”2月26日,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刘为民告诉记者,超过60%的听力问题可以在初级保健中识别和解决。我国有听力残疾患者2780万人,是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其中单纯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目前,我区有听力残疾人2.7万名。

据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听力门诊主治医师芦婷介绍,目前我区听力障碍致病主要原因是遗传性耳聋。为预防遗传性耳聋,在生育前,夫妻双方应该进行耳聋遗传基因筛查,明确发生遗传性耳聋的风险,一旦携带致聋基因,则需临床专家根据致聋基因情况,指导生育。同时,孕期是防止遗传性耳聋出生的一道防线,孕妇可以通过检测耳聋基因,明确宝宝发生遗传性耳聋的概率,有效预防遗传性耳聋的发生。此外,出生后的宝宝要及时进行听力检测,进行耳聋筛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伤耳习惯?又该如何防治呢?

刘为民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有爱耳意识,比如日常生活防噪声,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也会急剧减退;长期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发生缺血、水肿和听力障碍;注意用药,避免服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应用耳毒性药物。此外,刘为民提醒广大群众,最好不要经常用耳勺等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弄坏耳膜。耳朵难受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年轻人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耳机音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均会导致听力下降。

同时,刘为民建议广大群众,要养成爱护耳朵的好习惯。例如,养成科学饮食习惯,多吃富含锌、铁、钙的食物,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使用药物需谨慎,尤其是部分抗生素药物;克服掏耳朵的不良习惯,尤其不要在非医疗机构掏耳、采耳;避免长时间高音量的噪声;谨防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肥大等疾病,因为这些病症会诱发耳部炎症,导致听力障碍;经常按摩耳朵,促进血液循环;洗头洗澡时防止耳朵进水;避免头部受打击;定期检测听力。

“一旦出现听不清声音,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困难,觉得别人说话含糊不清,距离很近才能听到电话、门铃声等,并经常感到头颅里有嗡嗡的声音,就可能是听力下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刘为民说。

--> 2023-03-03 本报记者 杨 超 张 涛 刘惠媛 实习生 武治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0382.html 1 在无声的世界里让爱被“听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