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赴闽宁镇视察。这里是19年前他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
25年过去,8000多人的闽宁村已经成长为6万多人的闽宁镇。昔日尘土飞扬的“干沙滩”已换装为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的“金沙滩”,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00元增至1.6万元。
如今,宁夏已相继“孵化”出160多个闽宁示范村,建设了闽宁镇、石狮镇、惠安村、南苑村、团结村等一批生态移民示范村镇。
……
仿佛魔术一般——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冯秀清大手一挥,鱼池“沸腾”起来,数尾加州鲈鱼追逐撒落的鱼食,跃起落下,溅起水花朵朵。
好日子如同这池水,把冯秀清的一颗心捂得滚烫:“10年前,家住山里,一年到头啥也不‘余’,人的眼界只有巴掌一般大。10年后,家住‘川’里,家家不仅年年有‘余’,户户还都有房子、车子和票子。过去耍笑人说‘你做梦哩’,现在的日子比做梦还美哩!”
2月28日,冯秀清带领记者走进一栋栋温棚,介绍着他的“老朋友”。“火龙果、无花果、西梅这些南方水果,早就在我们村扎根落户。”“桃树、杏树品种优,结出的果子大又甜。”“西红柿、萝卜不施化肥,咬一口,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一路走,一路讲,冯秀清脸上的笑容没消失过。
2012年5月29日,冯秀清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上青石村,移民到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刚来时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干啥”。彷徨期短如一瞬,在同村劳务经纪人的带领下,冯秀清很快就外出务工,一年收入两三万元。从地里“刨食”到打工挣钱,腰杆硬了、底气足了,但这远远不是幸福的终点。
多年来外出务工,很多村民见了世界,却远了家乡。在不经意间,家乡正在发生变化。“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原隆村不论村容村貌还是人的精气神,都跟以往大不一样。很多企业看准了这里的勃勃生机,前来开荒种‘金’。”冯秀清说,“总书记的关心和期望,给足了我们干劲。原隆村一天一个样,召唤着我们回家。”2019年10月,冯秀清回到家乡,在家门口的宁夏佳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当上了温棚的“管家”,“从家到大棚不足2公里,每月收入600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鱼菜共生”大棚中,50立方米的鱼池里鱼群如云。冯秀清撒食喂鱼,笑眼弯弯:“加州鲈鱼长得快,等到8月份,我们打个时间差,趁南方水产还未到货的空当提前投入市场,1斤鱼最少能卖十七八元,净挣10元。”
这份收入远非大棚产出的全部:从鱼池排出的水进入无土栽培蓄水池中,蔬菜格里的绿叶菜“喝”饱“营养水”,纯绿色、无农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年年有鱼,年年有余。冯秀清的生活变化应和着原隆村的振兴“心跳”,一代移民感受着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也为乡村振兴献计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