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敏 文/图
曾经,在宁夏汇川服装有限公司定制1套西服,成衣需要经过200多道工序、花费30天,汇川公司每个月能制成成品西服约100套;如今,在汇川公司的智能化车间内,经过电脑、投影、机械等自动化设备的精妙配合,客户从网上下单,自选尺寸、面料、款式,到最终得到1套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西服,仅耗时12天,这样的西服,汇川公司每天能生产400套。
3月7日,记者走进汇川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云智造信息化管控平台,控制面板上服装的面料、交货日期、当前状态、下单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企业依托基于5G技术连接的车间MES平台,从量体、裁剪、生产、整烫到物流,均采用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生产技术,使标准工时提升2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0%,产品营业收入增加10%。同时,通过消防改造和锅炉蒸汽管道等改造,利用信息技术搭建基于5G技术的互联网能源平台,对水、电、蒸汽实时采集数据、实时监控,每年节省能源近20%。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在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里,数十台3D打印机正在作业。“过去一个铸件需要制作的砂芯需要十几块甚至几十块,且精度最高只能达到±2毫米。采用铸造3D打印技术后,铸件需要的砂芯减少了80%以上,同时精度可控制在±0.5毫米,效率提升了75%。铸造3D打印技术,不仅做到了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也更好。”共享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王博通介绍,在智能立体仓库里,桁架机器人可根据指令自动存取砂芯,AGV自动搬运车可自主充电,整个生产车间动线分明,作业有序,真正实现了智能制造。
“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近年来,银川市以数字赋能为中心,以“互联网+”为突破口,推进“智改数转”,促进民营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显著提升,全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3.6%以上,智能化、数字化融合水平指数达到49.2。
银川市坚持顶层推动“智改数转”,先后研究出台了《银川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等一揽子支持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政策,为宁夏思睿能源管理科技有限公司能耗监测与碳排放管理云平台等6个项目发放市级奖补资金近300万元,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资金杠杆稳经济作用。2022年,组织企业实施自治区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应用试点示范9个,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2个,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4个,机器人推广应用项目7个,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个。同时,建立2023年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储备项目库,推进实施“智改数转”项目44个,总投资近16亿元,支撑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稳步提升。
“下一步,将支持银川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双跨平台、产业链供应链赋能平台,打造一批服务企业多、覆盖区域广的综合型、特色型平台,加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协调、共同参与。鼓励企业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到生产经营中,力争形成新一代数字技术与‘低碳’发展方式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高地。”银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