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一粒红色种子,种在西吉县将台堡镇毛家沟村谢宏义的心底,30多年后,这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毛家沟地处偏僻,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将台堡会师时途经这里,从此,毛家沟作为“红色驿站”,烙上了红色印记。
作为土生土长的毛家沟村人,谢宏义是听着父辈讲述的红军故事长大的。
“红军到达毛家沟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了不打扰当地群众,他们自己在山坡上挖了23孔窑洞,一住就是30多天。”
“红军走时,全村百姓都来相送,有的帮红军拿行李,有的往红军手里塞煮的洋芋和馍馍,很多人都哭了……”
当谢宏义给记者讲起这些红色故事时,一桩桩一幕幕,仿佛他亲眼见过一般——那是父辈们种在他心里的红色种子在发芽。
大学毕业后,谢宏义在浙江金华开办了一家工贸公司,在他的努力下,企业发展蒸蒸日上,事业小有成就。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我心底的红色情结被激活了。”于是,谢宏义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要将儿时听到的那些红色故事“复原”,重现当年的“红军寨”。
几年来,谢宏义投资上千万元,组织维修毛家沟村红军长征宿营地窑洞遗迹,模仿过去风格,修建了体验式窑洞旅馆、红色会议室、红色主题餐厅、会师湖水上拓展区、秉慧书院传统国学文化学习区……如今,占地6平方公里的“红军寨”脱颖而出,成为西吉县红色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谢宏义还根据毛家沟的地形,开辟了“最后2.5公里重走长征路”旅游线路,目前已成为游客们最喜爱的项目之一。
“来我们这里,可以亲自体验走长征路、吃红军饭、住红色窑洞,通过这些体验,让大家感受一下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不易,把伟大的长征精神传承下去。”谢宏义说,“让红色资源带动乡村其他产业发展,让邻里乡亲都能够增收致富。”
据了解,在“红军寨”旅游项目带动下,目前毛家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几年前的4000多元提高到近万元。2020年,毛家沟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代表连线
全国人大代表杨青龙: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村天地广阔,大有作为。按市场说法,还属于开发不足的蓝海,空间很大。
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可以聚人气、促增收,而且可以使要素资源流入农村,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固原的优势在“红色固原 绿色发展”这8个字。红色资源、绿水青山、厚重历史、区域文化,甚至是清凉气候,开发好了就是卖点。关键是把基础设施建好,把故事讲好。总之,要细分资源市场,定准目标人群,使文旅产业叫好又叫座,既是诗意栖居地,又是致富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