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宁夏灵武市白土岗乡一家奶牛养殖场的犊牛岛上,耳牌为“克隆1”的小牛犊看到有人来,将头伸到门栏前,仰起头,嗅了嗅。没有闻到奶香,失望地掉转头——已经2个月龄,该断奶了。
长期以来,我国奶牛良种对国外的依赖度高居70%,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复制的高产长寿奶牛在宁夏诞生,是奶牛良种繁育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王炳科参与了这项奶牛良种快速繁育技术的研发实践,他说:“运动场松软、干燥,牛犊致病率低;饲草品质高;奶产业基础稳固,繁育良种,宁夏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沃野千里,谷稼殷积……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工省少,而军粮饶足。”从《后汉书·西羌列传》中可以发现,宁夏先民对“五谷”“六畜”的驯化种养年深岁久。
如今,当种子成为现代农业的“芯片”,我们发现,这片光热水土等资源绝佳配合的“天然种子加工厂”可以担起新使命。
种业振兴蓄势发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工作,把打造西部种业基地作为推进种业振兴的重要举措,加快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一粒良种,千粒好粮。宁夏第三次普查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859份、畜禽遗传资源48个、水产物种35个,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样本1.2万份。同时,品种引育水平和种企实力稳步增强,小麦、玉米、水稻实现了第五、六、七次更新换代,“宁春4号”是全国第一大春小麦品种。自主培育的“宁京1号”种公牛基因组育种值国内排名第一。
在平罗县,菜豆类制种占到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其生产的种子95%以上销往全国,部分茄果类杂交种子销往27个国家和地区。
枸杞是宁夏最具地标性的特色产业,经过宁夏农学家们的定向培育,50多个枸杞新品种不断问世。
马铃薯,昔日西海固的“救命蛋”,经过繁育,其种薯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
全区217家种业企业年产值50亿元。晓鸣农牧已成为全国蛋鸡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综合产能位居全国行业第二,每天有60万羽鸡苗破壳而出,从分布各地的5个孵化基地,走向全国的客户家中。
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了青铜峡市杂交玉米种子基地、西吉县马铃薯种薯基地、平罗县蔬菜种子基地、盐池县杂粮杂豆种子基地等4个国家级种子基地,还有肉牛、奶牛、滩羊、枸杞、酿酒葡萄、冷凉蔬菜等13个自治区农业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构建起了“两园六带六区”现代种业发展布局。
打造种业“宁夏芯”
“虽然宁夏种质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仍停留在表型阶段,部分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急剧减少,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工作不全面。在育种创新能力上,信息化育种技术滞后,育种人才相对短缺。而且良种繁育基地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薄弱,制种装备和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与现代化种业基地标准还有一定差距。”3月5日,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春秀提出国家支持宁夏打造西部种业基地的建议,将宁夏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纳入国家中期库建设,共同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支持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持续巩固滩羊、静原鸡等国家种质资源保种场能力,创建肉牛、滩羊国家核心育种场。支持建设野生植物原生境生态保护区,加大对重点、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力度,维护宁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她建议,充分发挥国家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作用,强化省部协同攻关,支持宁夏开展特色优势种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将宁夏奶牛、瓜菜等纳入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规划布局,实施生物育种项目,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持续支持宁夏已建设的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支持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建设,开展畜禽新品种生产性能测定评价和遗传评估,打造立足宁夏、辐射西北、走向全国的西部种业基地。
王春秀委员告诉记者,种业自立自强面临很多“卡”点,需要“动”用综合措施,冲破藩篱。
种质资源“动”起来。通过采取股权激励、收益分配等方式,从育种家手中收集优质地方性种源,进一步加强对其利用价值的研究,建立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公开和共享交流机制,让农作物种质资源动起来、用起来,形成保、育、繁、推全产业链条,推动形成保用互促的良性循环。
人才资源要“动”起来。健全育种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科企协作,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团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现金奖励等方式到企业开展合作研发,按规定参与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支持科研大协作、大联合,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良种重大科研攻关等项目,突破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等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瓶颈,推进人才和创新平台一体化建设。
育种技术要“动”起来。加强种子基础研究,积累种业发展后劲。灵活运用前沿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手段,设计布局农作物生物育种科技重大项目,积极培育新一代自主品种,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种业企业要“动”起来。种业企业要紧跟种业发展趋势,因地制宜深挖自身潜力,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育种创新平台,并购优势科研单位或种子企业,加大联合攻关力度,补齐育种技术短板,建立健全集约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自动化的商业育种技术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