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具有持久的生命力。60年来,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弘扬雷锋精神,赓续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凝聚磅礴力量。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包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它体现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它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精神。雷锋精神归结起来,可以表述为:“向上”与“向善”。雷锋精神产生在特殊的历史政治背景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价值取向趋于多元的今天,雷锋精神是否过时了呢?答案是否定的。雷锋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涵养和展现着新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它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弘扬正气、营造正确和健康的社会舆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更应该与时俱进地保持和弘扬雷锋精神的伟大品质,使雷锋精神的内涵体系在新时代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
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向雷锋同志学习,首要的是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作为时代先锋要从雷锋精神的实质出发,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到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增强自身本领紧密结合,既要增强业务能力,提升业务素养,成为岗位标兵;又要结合兴趣爱好,锻造一技之长,成为领域精英;更要全面涉猎,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成为综合人才楷模,促进服务引领实效增强。不断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主动投身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振兴。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从本职工作出发,从群众、社会需求出发,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积极作为,忠于职守,形成人人行动、事事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学雷锋要广泛深入地推行到人民群众中去,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形成学雷锋的良好风尚。要把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雷锋精神一起,深入到人民群众与青少年中去,在群众内心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公民道德规范,保证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把深化志愿服务作为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抓手,将志愿精神传递给全体社会成员,激发群众和青少年由心而生的行动自觉,将文明道德内化于心、践之于行。在新时代,要丰富拓展学雷锋活动的平台载体,使志愿服务这一重要方式专业化、多样化,尤其要推动青少年在志愿活动中发挥重要力量,使广大青年坚持传承发扬雷锋精神,立大志、明大德、干大事、成大才,奋力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青春岁月的壮丽乐章。
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弘扬雷锋精神是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的必由途径和动力之源。新时代要在深化雷锋精神研究阐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上下功夫,将学习践行雷锋精神与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结合起来,把学习雷锋活动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丰富拓展学雷锋活动的平台载体,使学雷锋活动更有时代吸引力、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各级党委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学雷锋活动自觉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测评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体现在全社会的各领域,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执笔: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