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草原“健康”状况如何,每一年有什么变化……就像进行人口普查统计,摸清宁夏草原家底,给草原“体检”、监测和“画像”等,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草原调查监测,是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的常规工作,也是草原保护利用的基础和前提。
王蕾,是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监理科的一名女职工,也是该单位唯一的草学女博士。从业16年来,凭着对“草原绿”的执着,她在这个“内外兼修”的岗位上,始终步履不停。
“外”,是指草原外业调查工作。草原调查监测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每年7月至8月,高温天气,蚊虫盛行。“完成一个监测点的任务,往往七八个人,要耗时3小时左右,每个人都会全身湿透,一旦有裸露的皮肤,就会被蚊虫咬出一串疙瘩。”自治区草原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草原调查监测包括基况监测、生态状况评价、年度动态监测等,依据监测结果,为科学合理保护利用草原提供决策依据。截至2022年底,全区有固定监测点400多个,零星分布在各市(县),多数监测点远离人烟、交通不便。2022年夏季,在盐池县青山乡井滩子监测点,为了赶进度,王蕾与几个同事商量干完就近的另一个点再返程。没想到因为前一天刚下过雨,天黑视线差,路途泥泞难行,一行人乘坐的四驱越野车突然陷入泥潭,只得呼叫救援。
“当时由于远离市区,滩里也没什么路,等到费尽周折回到宾馆,已过了午夜。”王蕾回忆,从事监测工作多年,这样的经历她能回忆起“一箩筐”。即便如此,她总是坚持守在外业调查一线,在她看来,如果责任心不够强、韧劲不够足,不按技术路线执行,稍有马虎,监测结果就会不准,会影响制定出来的政策的精准度。
完成外业调查之后,还有内业的数据录入、整理、计算、审核、上报等工作——近万条的监测数据审核上报,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保证高质量完成。每到此时,同事们常会看见王蕾的手腕上贴着大片的膏药:由于长时间使用鼠标工作,她的腱鞘炎总是间歇发作。
2022年年底,为了创新草原监管方式,提高资源管护效率,国家首次采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判读+无人机测量+地面调查”三结合的方式,开展草原变化图斑判读及核查处置工作。为实现我区草原资源的常态监管和数字监管,王蕾倾注了大量心血。一些相关新软件、新系统、新规程、新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每一次革新,她都带头实践,率先掌握。
身为单位技术骨干,近年来,王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8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9项,制定地方标准3项。“未来,我将继续在逐绿追梦的路上,与同事们一起,为‘天蓝地绿水美’的美好画卷贡献自己的力量,服务草原高质量发展。”王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