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工作受挫,因此闲了下来,对于一直风风火火的他来说,这无异于一个打击。前两天聊起,他一改往日的消沉,说:“大把闲下来的时间,我除了陪伴家人,还把以前的爱好捡了起来,没想到居然很受欢迎。”看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幸福不取决于一个人的外在,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和个性”。
是啊,任何事物,并不取决于事物本身,而取决于你怎么看他,不如意时,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
《庄子》里有个无用之树的寓言故事,讲到有一位石木匠带着徒弟赶路,见到了一棵大栎树。石木匠说,这棵大栎树是个“散木”,一棵不成材的树!毫无用处。“晚上,木匠刚刚睡下,白天那棵栎树就托梦告诉他:山楂树、梨树、橘子树、柚子树,这些果树都是“有用之木”,可是,果子熟了,人们就会去摘,人一摘果实,树的枝条就会受辱,所以这些“有用之木”都活不到它们该活的年龄。而我一无是处却保全了自己。
你看,不同的思考角度,产生不同的结果。一棵无用的树,本令人沮丧,换个角度看,它却因为“无用”保全了自己。
换个角度看问题,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当我们面对挫折、失败以及诸多人生不如意时,告诉自己换个角度看,说不准能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1968年,季羡林在人生的谷底,曾一度想到自杀。1973年,季羡林走出“牛棚”,被发落到学生宿舍看大门。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虽然没有了以前的宾客盈门,但有了难得的闲暇时光。于是在看门、传呼电话、收发信件的间隙,他开始了《罗摩衍那》的翻译工作,终将这部鸿篇巨著基本译完,于1979年正式出版。如果季羡林先生沉浸在不如意中不能自拔,可能就没有《罗摩衍那》中文译本。
当我们迷茫痛苦不如意时,不知该如何前行,不妨静下心来,换个角度看问题。就如罗丹所说:“换个角度看问题,生命会展现出另一种美。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