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弘德村9位老人为直播带货学识字

本报记者 杜晓星

学文化,什么年龄都不晚。

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的帮扶车间有这样9位老人,年纪最大的宋连80岁,最小的赵淑梅60岁,平均年龄68岁。他们当中只有两人上过小学三年级,其他人一天学都没上过。

可9位老人学习的劲头却很足。近半年来,他们甘愿当起小学生,一撇一捺学写字,抑扬顿挫学背诗。3月24日,记者问老人为啥学文化,72岁的王彩霞说:“为了直播带货卖得好,也为了说道说道咱移民搬迁后的好日子。”她边说边提笔一笔一画地写道:“党和政府对农村老人很关心,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幸福……”

弘德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常住的1304户村民分别从固原市原州区和吴忠市同心县搬迁而来。在这个一马平川的移民新村,黄河水被引了过来,生活和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移民群众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大力发展养殖业,并就近务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弘德村闽宁扶贫车间“定向”招聘村上的老年人,为包装箱安装提手,活不重,也不用定点上下班,1个月能挣千元上下,老人们很知足。

2021年7月以后,老人们赶潮流开始直播带货,在网上推销枸杞、黄花菜、葡萄酒等红寺堡区土特产品。可老人们没文化,也不会说普通话,影响了直播带货的效果。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弘德车间负责人徐玲开始教9位老人写字、背诗,让他们在直播带货的同时,把老有所为的精神传递出去。

9位老人干了一辈子粗活,现在拿起笔杆子,困难不小。起初,手抖得握不住笔,“写字比锄地都费劲”。徐玲就手把手地教,还给了每位老人临摹的字帖。

他们背诗先从《春晓》《登鹳雀楼》等通俗易懂、简单顺口的开始。徐玲还录下教学视频发到微信群里,方便老人回家背诗。

赵淑梅老人好学,她拜只有10岁大的外孙为师,让外孙在练习册上抄满诗词,方便她时刻温习。现在,赵淑梅能写两三百个字,会背四五十首诗词。

在直播带货中,9位老人也会秀一把诗词。在徐玲的指点下,他们套用苏轼称咏惠州荔枝的名作,推介宁夏枸杞:日啖枸杞三十颗,不辞长作宁夏人。

产业、文化、生态……在直播平台上,9位老人推介的红寺堡区亮点还有很多。

红寺堡区以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为统揽,扎实做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这个全国最大的易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弘德村建成群众入股的千头肉牛养殖园区,跻身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1.42万元。

“共产党好,黄河水甜。”苦尽甘来的9位老人心中满是感恩之情,他们用并不流畅的笔触写下这句质朴的话语。

--> 2023-03-27 本报记者 杜晓星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4136.html 1 弘德村9位老人为直播带货学识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