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高应广:脚沾泥土为乡亲

本报见习记者 李昊斌

“孩子的病怎么样了?如果生活上还有其他困难,您打电话找我。”3月23日,在彭阳县古城镇皇甫村,古城镇党委书记高应广询问村民麻小荣一家的情况。

2021年,高应广在入户调研时发现,挂马沟村和皇甫村各有一户人家孩子患了白血病,骨髓移植手术需要数十万元的医疗费用,他及时将情况向彭阳县民政局汇报并提出大病救助意见。2022年年初,每户每人3万元救助款拨付到位,两个病孩家的燃眉之急得以解决。

“孩子病情好转了许多,多亏有了补助款让我们及时交了住院费,孩子第一时间得到了治疗。”病孩家人麻小荣握着高应广的手说。

从参加工作到如今,近30年的基层工作经历,高应广一直在用脚步丈量现场、用眼睛洞察问题、用耳朵倾听民声、用心灵感悟真谛。在古城镇担任党委书记后,只用了一年多,他就跑遍了全镇的沟沟岔岔,哪儿交通不便需要修路、谁家建棚需要协调地块、谁家老人有病需要救助等民生需求,他都如数家珍。

“之前从事了20多年的公路交通事业,双脚是我们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唯一‘工具’。”高应广经常告诫班子成员和镇村干部,要把办公地点搬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去。

通过无数次走访调研、了解民意,高应广探索建立了“132”(一个引领、三方共办、两个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机制,累计为民办实事439件。2021年前半年持续干旱,他积极组织干部群众采取疏通支渠、抽水灌溉等措施,实施灌溉12350亩,减少群众旱情损失约3000万元。2022年,村民马志兰家因无地养牛,无法申请养殖示范村项目,高应广组织协调小组积极对接相关单位,耗时3个月,终于在当年10月让马志兰一家养上了牛。

“乡镇工作虽辛苦但成就感强,感觉充实。”高应广介绍,2022年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万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万元,增长10.5%。

近30年来,高应广凭借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荣立“三等功”。2022年,获得全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 2023-03-28 本报见习记者 李昊斌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4344.html 1 高应广:脚沾泥土为乡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