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海原:“一主四特”唱响产业致富歌

本报记者 王文革 文/图

产业发展使县域经济后劲十足。图为海原县城全景。

产业致富让87岁的李进润笑逐颜开。

海原农产品受到上海市民青睐。

外地客商到海原农产品加工厂考察。

曹洼肉牛育肥基地带动养殖业做优做大做强。

海原特色农产品逐步走向全国。

海原农产品闯出一片天地。

30万亩秋杂粮撑起特色产业发展路。

近年来,海原县聚焦肉牛主导产业和马铃薯、小杂粮、瓜菜、枸杞特色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突出建设农业生产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试验示范基地、规模化养殖场等生产载体,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磁极”吸引首府市民到海原养牛

“最近早晚气温变化大,要认真观察每头牛的个体表现,预防拉稀和感冒。”近日,临时回家休息的郭彦龙,心里放不下自己的牛,在电话里向养殖园区工人交代着。

郭彦龙家在银川市,他的肉牛养殖园区在海原县关桥乡脱场村。“海原县发展肉牛产业扶持政策、养殖氛围、技术力量都很好,很有吸引力。”谈到为何从首府银川到海原山村养牛时,郭彦龙如数家珍。

在银川经营餐饮业多年的郭彦龙,2021年跟着姐夫到其老家海原县脱场村休闲时,发现该县肉牛养殖从一两头到百头、千头、万头牛场、养殖园区随处可见。深入了解肉牛市场和产业政策后,这位餐饮人开始“跨界”养牛。

郭彦龙在脱场村投资建设了设计规模1000头的肉牛养殖园区,带动当地40户养殖户“出户入园”。目前该园区肉牛存栏120头,并在陆续进牛。“过去在家里养牛,地方小、味道大,没法扩大规模。村里的养殖园区建好后,我就把牛赶进园区养,这里宽敞又有各项保障。”脱场村养殖户田术清的10头牛都在园区养殖。

郭彦龙介绍,目前园区建设已投资600多万元,其中海原县政府给予“出户入园”补助资金100万元。“到今年六七月,首批育肥牛将出栏。今后园区将以每年50头的增量稳步增长,最终达到千头设计规模,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

作为海原县“一主四特”的主导产业,截至去年底,该县肉牛存栏15.1万头,有规模牛场、肉牛养殖合作社、家庭牛场265家,肉牛养殖示范村57个。建成饲草配送中心5个,新建“出户入场”养殖园区8个。2022年新增养殖户1233户,全县肉牛养殖收入占生产经营性收入比重达38.6%。

“我们从提升肉牛品质、品种改良入手,建成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组建乡级工作站17个、村级专业合作社50个。培训县乡专业技术人员、乡村牛医、乡土专家、养殖能人等技术人才770人。为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海原县畜牧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谢文清说。

海原县今年培育新增肉牛养殖户3000户以上,完成西门塔尔基础母牛外调补栏3万头,力争年末肉牛存栏量达到19万头。全面启动运行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和海兴开发区牛市,高标准创建自治区级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

马铃薯变身“金蛋蛋”

春暖花开,海原县关庄乡的鸿鑫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工人的忙碌程度,不亚于丰收季。

备种子、备化肥,向地里拉运肥料。合作社内,工人忙着分拣冬储的300吨马铃薯,送往市场发售和县内学校食堂,同时还有部分加工成粉条。

“马上要整地准备种马铃薯了,前期工作做不细,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合作社负责人赵学武说,去年受疫情影响加上天旱,种了1000亩马铃薯只收入20万元。“今年大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铆足了劲要让洋芋蛋变成致富‘金蛋蛋’,带动群众增加收入。”

与以往靠量取胜不同,近年鸿鑫合作社不断尝试品种改良和筛选,努力从源头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去年我们从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购进七八个品种进行试种,有3个品种适合本地种植,今年我们就种植这3个品种,力争让产量和品质都达到最优。”赵学武说。

深加工一直是海原马铃薯产业的短板,“女干将”潘秀珍多年来坚持努力探索。

在成都、重庆、广州、上海、江苏、陕西、山西等地市场,“瑞丰雪”和“塞上雪”两款海原马铃薯淀粉十分走俏,这便是潘秀珍的得意之作。

搓膜、除沙、离心提取、浓缩精制、脱水干燥、真空包装……走进海原县瑞丰马铃薯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成套自动化设备源源不断生产出每袋25公斤的马铃薯淀粉。“淀粉在医药、食品、化妆品、乳胶漆等生产中广泛应用,我们的年设计生产能力是2.5万吨。”瑞丰公司负责人潘秀珍介绍。

为使企业达到环保标准,该公司投资400多万元购进新型废水处理环保设备,对生产废水进行蛋白提取达到排放标准后还田,致富环保两不误。

3月26日起,潘秀珍在自治区工商联的组织下赴杭州“取经”,观摩学习当地民营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在不断‘充电’中提升企业开发新产品和市场感知能力,以带动海原县马铃薯深加工领域加速发展。”潘秀珍说,马铃薯深加工领域行情较好,公司年销售额6000万元左右。今年春节后,淀粉价格又持续回升,每吨从6000多元涨到7000元。3月份已销售234万元,比去年同期涨幅明显。

每逢马铃薯收获季节,周边农户便开着大小车辆拉着马铃薯来到瑞丰公司供货,该公司多年持续收购带富了一批当地群众。去年,种植户通过瑞丰公司获得供货收入1700余万元。

近年来,海原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建成起垄、覆膜、施肥、播种“四位一体”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万亩。海原县农业推广中心主任李海梅说,“通过加快完善种薯扩繁、标准化种植、社会化服务、科技服务、贮藏分选营销、精深加工等体系建设,推动全县传统种植向良种扩繁转变,分散式、小规模种植向标准化、集约化种植转变,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实现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小杂粮闯出大市场

“海原是这款小米的原产地吗?”“是的,这是我们宁夏海原县富硒小米,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个小米就是我本人种的,您可以买回家尝尝。”

3月26日,上海市最繁华的地标性建筑东方明珠电视塔下,宁夏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在此举办。海原县的宁夏锦彩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田进财向上海市民介绍着海原小米。

为期两天的展会上,来自大西北的特色农产品受到当地市民青睐。“这次带了我们种植基地生产的海原小米、黄米、老红芒小麦面粉、荞麦面粉等特色产品。主要是0.5公斤和2.5公斤的包装,带来的都卖完了。我们引导上海市民现场网上下单,海原基地当时就可以发货。”

上海市民杨先生表示,宁夏的杂粮口感不错,他前不久在超市里还买过小米,“希望能在上海开个直销店,就是从你们北方种植基地直达店里,方便我们买到正宗的宁夏特色农产品。”

锦彩公司带动海原县贾塘乡群众种植小杂粮多年,平均每年种植约6000亩。今年计划在贾塘乡种植红谷、绿豆等小杂粮4500亩,以联农带农模式种植谷子3000亩。

“我们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收获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按订单回收加工,带动300余户一起种植小杂粮。”田进财说,通过联农带农,激发群众种植热情,扩大原粮基地的规模,使海原小杂粮更有市场竞争力。

据了解,锦彩公司种植的小杂粮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华润万家去年把该公司基地定为华润小米种植基地。目前,海原小米已通过600多个华润万家超市逐步打开市场、走向全国。

海原县重点打造北部海城、西安,中部贾塘、关桥、郑旗,东部七营、李旺、三河、甘城三大小杂粮核心区。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和新模式,大力推广谷子、糜子、荞麦精量抗旱播种、地膜覆盖精量穴播、大垄双行种植等先进技术,提高杂粮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该县种植面积30万亩,建立5个千亩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小杂粮标准化种植2万亩。

“通过不断调优种植结构、扩大经营规模、强化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打好特色‘优势牌’,让小杂粮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实现海原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海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沿着海原县关桥乡后河川一路航拍,沿途王湾、冯湾、罗山、麻春等村子新建的数千栋设施拱棚,在明媚春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一排排拱棚贪婪地吸收着阳光,为今年的种植业丰收积蓄能量。

“全乡新建的2900座设施拱棚都已完工,目前农户正在整地、施肥、种植。”关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薛成介绍,该乡现有瓜地23159亩,其中2900座拱棚种植甜瓜和礼品西瓜,剩余17056亩种植覆膜大地西瓜。去年全乡种瓜收入8000余万元,目前2万多亩瓜地已全部做完机械深松、病虫害防治,10300亩瓜地已全部做完有机肥施肥,已采购西瓜种苗800万株。

罗山村村民潘权告诉记者,去年他种植硒甜瓜31亩,收入7万元。“效益不错,今年我扩大种植到35亩。”

海原县争取资金4000万元实施产业增收项目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3大类项目,关桥乡2900座拱棚正是该项目之一。

海原县大力实施设施拱棚、土壤改良和耕地地力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五个统一”示范种植标准。关桥乡麻春村、罗山村、冯湾村农户向村集体合作社每年每个拱棚缴纳600元资产收益金,5年后拱棚所有权归农户所有,村集体每年拱棚资产收益金将稳定达到174万元。

3月25日、26日正值周末,海原县西安镇付套村旺农合作社的日光温棚里十分热闹。来自周边乡镇和县城的游客在温棚里采摘草莓,大人小孩充分享受着劳动与收获的乐趣。

合作社负责人张宏军介绍,该合作社现有72座日光温棚,种植草莓、西红柿、圣女果、吊蔓西瓜等,供游客休闲采摘。另有71座设施拱棚全部种植辣椒,还有400亩种植大地胡萝卜。

张宏军把传统种植模式逐渐转向近年兴起的乡村休闲采摘游模式。“过去种出来要雇人采摘,再掏运费发货,每年支付的工人采摘费就达100多万元。现在游客到大棚里采摘,给我省了采摘费和运费,一棚圣女果就能节省成本3000多元。”

张宏军在种植园区内硬化道路两边种上了漂亮的花草,美化园区。他表示,要打造当地的“标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采摘。

海原县狠抓瓜菜产业提质增效,截至目前,以西甜瓜、红葱、芹菜、辣椒等为主的瓜菜种植面积达14.5万亩,打造千亩基地3个、万亩基地2个。该县枸杞产业以扬黄、库井灌区为主,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值达2.1亿元,带动枸杞种植区2.3万户9.6万人实现增收致富。

春耕春播热火朝天

3月的海原县七营镇田野里一派繁忙,遍地都是农业机械平田整地和农民播种的忙碌景象。

“我们镇已经开展春耕春播。”七营镇镇长杨万龙介绍,今年全镇种植面积12.3万亩,其中小麦3000亩、瓜菜5000亩、秋杂粮2.5万亩、玉米7.5万亩、饲草1.5万亩。“目前小麦种植已完成2100亩,本周可全部完成。其它作物正处于平田整地、施肥阶段。”

高崖乡小麦种植任务2000亩,目前已超额完成种植任务。3月30日引黄灌溉放水之后,海原县北部川区乡镇将率先大面积展开春耕春播。

据统计,海原县今年粮食、经济作物和饲草种植总面积17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11万亩、经济作物32万亩、饲草30万亩。

该县积极协调各农资经营单位,及时调运储备春耕备耕生产所需的化肥、籽种、农药等物资。“今年春耕用种量约为3.17万吨,目前储备率99.68%;化肥需求量约为1.97万吨,现已储备1.72万吨,储备率87.31%;农药需求量约为48吨,现已储备33吨,储备率68.75%。缺口部分各农资经销部门已与农资供应企业签订协议,能够满足春耕备耕需求。”海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县已播种春小麦28212亩。

春耕备耕,农机先行。海原县抽调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大户、田间场院,及早开展农机具检修、调试和保养工作,确保春耕春播生产正常开展。与此同时,该县加强春耕市场监管,开展农资市场执法监管,覆盖17个乡镇,共出动执法人员86人次,执法车辆28辆次,检查农资经销店75家次,种子生产企业5家次,为春耕备耕、护农增收保驾护航。

--> 2023-03-30 本报记者 王文革 文/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4739.html 1 海原:“一主四特”唱响产业致富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