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塞北大地解冻后,黄河水畅快地哗哗东流。东风吹拂下,黄河两岸的柳树、白杨也逐步地苏醒,慢慢地吐出了鹅黄的嫩芽。伟岸的白杨笔直挺立,像是守护黄河两岸的威武士兵。婀娜的柳树在风中嫩枝依依,随风漫舞,展示着温文尔雅的柔性之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每当看到充满生机的它们,就会想起二十多年前栽种这些树时的场景。
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深入推进西北防护林的建设,黄河两岸每年三、四月,到处都是忙着植树造林的身影。作为小学生,也要加入义务植树的大军之中。那个时候,高年级的学生挖树坑培土种树,低年级的我们培土浇水。每天上学时,都要带着铁锹,提着水桶。早晨上半天课后,下午去黄河边义务劳动。
我们所植的区域是村北黄河边的一块滩地。这里原本是黄河边的滩涂地带,是一片连一片的芦苇荡,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口增长,被开垦出来种了地。随着“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这里又被规划种树。植树似乎比上课乐趣多,每次排着队走出校门时,同学们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尤其是那些好动的同学,更是高兴。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开始义务植树活动,滩地上,到处都是学生的身影。高年级的同学一锹一锹地挖好树坑后,把树苗放进去培上土,我们就提着水桶一趟一趟地给刚种下的树苗浇水。黄河边危险,老师只让我们在旁边的小渠里取水。暮春之初,东风拂面,亲近自然的快乐远远地胜过了劳作的困乏,同学们非常快乐。
经过数天的努力,一排排小树苗拔地而起,为原本光秃秃的土地增添了很多情趣。在我们的浇灌下,小树苗逐渐地生根发芽。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会到黄河边检查小树苗是否发出新芽,是否长出新条,发现未成活的,就及时补种。
多年后,我们逐渐忘记了曾经在黄河边种下的小树苗,我也告别了村子,走出了镇里和县里。高考之后,我到东南沿海求学后参军,离故乡越来越远。直到有一年,回家途中在滨河路上经过这一带时,突然看到当初种下的小树苗已经长得壮如人腰,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直冲云霄,当初的空地已经成为郁郁葱葱的树林,生机盎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防护林”。将近三十年的时光中,它们一直默默地、努力地生长。
如今,这些树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保护了黄河两岸,成为绿水青山的亮丽底色,正所谓“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看到这些高大挺拔的树,我不禁想:只要把根扎在大地上,只要积极向上的努力生长,就能不断地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昔日的一棵小树苗经过风霜雨雪的洗礼,终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才。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