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西夏区教育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西夏区教育联盟)坚持“共享共赢、协同发展”理念,积极为联盟院校与企业牵线搭桥,在科研创新、教育培训、人才共育等领域开展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合作,校企地合作通道更加畅通,产学研融合桥梁更加坚实,共同开创了银川科创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 教育联盟 “联”出活力和效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突出新时代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西夏区作为人才智力的集聚区,拥有全区近50%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
2019年,西夏区联合辖区16所大中专院校组成了教育发展联盟,在资源共享、科技研发以及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深入合作,不断挖掘辖区人才“富矿”,为西夏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2020年,成立仅1年的西夏区教育联盟初露锋芒。教育发展联盟在科技研发、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开拓创新、深入合作,搭建了宁夏产权技术交易市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六大产业服务平台,打造了银川互联网医疗大数据中心、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等22个技术创新平台,组建了宁夏环境因素与慢性病控制重点实验室等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与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银川特种轴承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建立了合作关系,校企合作的通道更加畅通,产教融合的桥梁更加坚实。
3年来,西夏区教育联盟坚持内引外联、双向发力,以校企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协同育人为重点,推动联盟工作取得实效。健全完善联盟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制度及议事规则,制定《银川市西夏区教育发展联盟联席会议年度工作要点》《银川市西夏区教育发展联盟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建立秘书处成员“一对一”包抓、“点对点”服务等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进校访企、问需解难”等活动,推动校企地合作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务实推进、厚积成势”的创造性转变。坚持问需于企(校)、问计于企(校),分类建立需求清单、意向清单、资源清单,定向牵线搭桥、穿针引线,确保校企政策互通有无、资源合作共享、人才有效流动、科研联合攻关,实现双向对接、合作共赢。
■ 文明校园 向美向新而行
什么是好的校园?
3年来,西夏区教育联盟强化校地协同联动、校警联防联控,共同打造品质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聚焦“校园贷”“套路贷”等网络非法借贷及校园周边治安乱象出重拳、下重手,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组建反诈宣传团队,积极推进“一校双警”高校警务室建设,建立校园周边反恐体验馆和无人警务站,在北方民族大学建立专业化警务室,全面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环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属地责任,累计发放防疫物资230万件,完成师生核酸检测433万人次,全力守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53”校地联防先进经验在全区推广。
联合各高校举办“青春颂党恩 青声庆百年”、献礼建党100周年短视频大赛等文艺活动70余场,吸引8000余名大中专院校青年参加,进一步激发各高校学生缅怀先烈、崇尚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联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场万人”宣讲进校园活动,引领青少年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全力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团体主管、高校主动、企业主帮”的志愿服务模式,承办银川市校地共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项目启动仪式及路演大赛,搭建“七彩假期”等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先后组织10万余名高校志愿者参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寻梦塞上”宁夏·银川跑团马拉松团体接力赛等赛事活动及青年学雷锋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西夏区蓬勃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 多措并举 千方百计促就业
西夏区教育联盟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理念,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就业创业主题活动,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勇敢创业。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创意创新在银川”凤凰汇·周二路演吧常态化路演等活动280余期,深度合作共同培育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7家,吸引入驻企业359家,孵化创业团队60家,服务创业团队1500家,带动大学生创业1057人、就业2881人。
出台《西夏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组织重点企业进高校考察洽谈签订合作协议,举办招聘双选会、公共就业招聘进校园等活动41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73万个。在银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就业创业工作联络站,聚集经开区用工企业92家,收集岗位3659个,靶向推送联盟各高校,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就业年均达到90%以上。深化“孵化+培训+贷款+政策落实”的服务模式,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42.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70.4万元。
■ 依托优势 抢跑人才赛道
3年来,西夏区教育联盟推动高校院所“所能所愿”与企业“所需所求”精准对接,大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有效贯通、延展突破。
依托联盟高校联建资源优势,柔性引进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专家团队组建“四院一中心”,建设技能人才实践、葡萄酒产业实训等基地43家,聘任47名国内知名专家组建高质量发展智库,兑现各类人才经费1353万元。
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功能,在共享智能铸造等28家重点企业挂牌成立“西夏区技能人才实践基地”,引导企业与宁夏大学机械工程、土木水利、农学院等学院共建4个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完善“专业导师与行业导师结合”的导师合作育人体系。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职业院校等积极开展传帮带实训,鼓励技能人才主持开展岗位员工专项技能提升等各类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展项目212个,开展技能人才岗位任职资格培训37个工种1264人。
大力实施人才暖心工程,积极协调解决联盟高校专家教授生活难题,定期走访慰问联盟院校优秀专家人才,组织22名高精尖缺人才健康体检,协调解决宁夏大学等院校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事宜。稳步推进“人才安居”工程,提供学位2160个,加快西夏区教育小镇建设,全方位补齐职教园区休闲、娱乐、卫生、学习等公共服务短板。
■ 产业共建 赋能高质量发展
随着高层小区增多,电梯维修工的需求也快速增长。2019年,银川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电梯维修专业,但是实训场地有限制约了专业的发展。
西夏区教育联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牵线搭桥促成了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与宁夏通宇电梯制造发展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电梯专业的实训问题迎刃而解。同时,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专业岗位。
西夏区教育联盟立足西夏区产业发展实际,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业赋能促产业升级。加强与中国(银川)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联盟、上海交大(银川)材料产业研究院对接合作,推进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新材料重点企业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研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2022年7月,在北方民族大学成立先进装备制造现代产业学院,通过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创新融合实现产业突破。开发“行走的课堂”,高标准打造葡萄酒研学基地,组织北方民族大学等4所高校学生利用暑假到基地深入学习,促进中国农业大学有机栽培、节水灌溉技术、酿制工艺等多项科研成果在基地转化落地。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引进宁夏大学设施农业团队最新研发的鱼菜共生高效种养系统及关键生产技术,有效破解了设施养殖和设施种植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宁夏大学食品与葡萄酒学院等院校与贺兰晴雪酒庄等6家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每年选派相关专业实习生到酒庄开展葡萄栽培、病虫害防控、葡萄酒酿造等实习活动,年参加实习的人数达300余人。
西夏区教育联盟坚持共建共享科技平台,通过专利技术转让、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实现平台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产教融合成效凸显。积极开展产教融合,促成宁夏科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成功打造集产学研用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成宁夏四季青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银川科技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宁夏建筑工业装配产业化有限公司等校企地合作项目469项,帮助学校与企业在资源、信息共享方面实现双赢。
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围绕高校优势学科和科研成果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组织召开宁夏大学现代农业成果对接会、首场县域创新成果推介会、葡萄枸杞产业专场培训会等活动。推动北方民族大学抗盐碱菌剂等131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校校共建资源共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效突出,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充分释放,与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等院校共建实习生实践基地,推动华西希望中学等15所中小学成功牵手宁夏大学等高校,在教育教学、人工智能、实习基地等方面开展合作,“政府—高校—中小学(含幼儿园)”为一体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西夏区教育联盟将创新完善合作共赢新机制,积极探索人才共享新路径,切实推动产学研用新合作,担当科创新城建设新使命,加大校企地协作力度,拓宽产学研合作深度,推动区内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国家重点院校、发达地区创新主体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 平台共创 产学研用深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