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蹚别样的路,收获别样风景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双效统一”之路

本报记者 王 刚

为谁而歌?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在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院长侯艳看来,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关键看能否创作出更多经得起人民检验、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佳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

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作为一家国有文艺院团,近年来,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从实际出发,以文化产业“反哺”文艺精品创作,在实现“双效统一”的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送戏下乡”,我们一直在路上

“秦腔是西北人骨子里的魂,是西北人骨子里的热爱和寄托。秦腔剧院的戏很攒劲,这几天把人看美了,演员们辛苦了……”前些日子,秦腔剧院在西吉县的传统大戏演出圆满收官时,一位观众在剧院的意见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在西吉篮球公园,为期6天12场的演出吸引了3万人次观看,不仅有西吉的广大戏迷,还有许多从甘肃、陕西等周边地区赶来的戏迷。

秦腔剧院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演出,44岁的吴忠市民丁少林观看《王贵与李香香》片段《革命是个啥东西》后,激动地说:“这段戏讲的是思想解放的意义,唱词入情入理,唱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上。这部戏展示了宁夏文化艺术的魅力,让我们对文化自信有了全新的认识。”

……

秦腔剧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每年“送戏下乡”180场。“我们的足迹遍布全区各乡镇,演员们一年中有大半时间是在乡下度过的,平均每天至少演出1场。”侯艳说。

一次,在吴忠市红寺堡区“送戏下乡”演出结束后,侯艳碰到一位89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侯艳迎上去,跟老人攀谈起来,得知老人要去看秦腔演出。原来,老人家最爱听的就是秦腔,只可惜没赶上演出。侯艳便即兴给老人清唱了一段《梁秋燕》,秦声秦韵,老人“享受”了一回VIP待遇,高兴得像个孩子。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侯艳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秦腔。她说:“我们去西吉县新营乡石岘村演出时,一个在县城上学的孩子为了看戏,每天骑车2个多小时赶到村上,第二天凌晨再骑车回学校上早自习,4天演出,1场都没落过。”

“每次去山区演出,看着台下的观众在烈日或风雨中痴迷地看戏,一看就是近3个小时,我们体会到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价值所在,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常年坚持“送戏下乡”的秦腔剧院演员马斌说。

“双效统一”,文化产业“反哺”艺术创作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既是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绳,又是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企业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在强化社会效益首位意识的同时,剧院开始探索“主业为先、产业反哺”的改革新路径。

侯艳坦言:仅靠每年180场“送戏下乡”演出补贴,剧院勉强能“过得去”,但3年疫情期间,由于没有演出,很多演员拿不到演出费,基本生活保障都成了问题。

秦腔剧院该怎么“活下去、发展好”?职工的薪酬待遇该如何提高?如何有效保障舞台艺术创作水平?这些问题最后都指向一个关键点——让宁夏秦腔走出去,拓展区外演出市场。

“过去,我们总是在等待客户上门洽谈业务,员工缺乏市场意识和经营思维。如今,我们的商业演出近七成靠主动出击开拓市场。我们必须重塑信心,敢于走出去向市场要钱。”侯艳说。

前不久,在去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的考察途中,侯艳得知宝鸡市一家企业有意邀请有实力的秦腔剧院去演出,她决定前去竞争这笔订单。“宝鸡是秦腔艺术的发源地,几家很有实力的剧院都在竞争,想要拿下这笔订单并不容易。”侯艳说,起初这家企业并不看好他们,直至他们用诚意打动了对方。演出时,秦腔剧院“五朵梅花”一齐上阵,现场观众达4万多人,盛况空前。

在宝鸡6天16场的商业演出结束后,当地企业表示要出资加演3天,但侯艳拒绝了,“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演出档期无法安排,我们既要对客户负责,更要保质保量完成每一场演出。”

当剧院效益慢慢好起来,“主业为先、产业反哺”才不是一句空话。侯艳说,“主业为先、产业反哺”,就是要通过发展其他文化产业,包括商业演出和第三产业来反哺我们的主业——舞台艺术创作,从而培育国有文艺院团的内生动力,有了资金支持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也必将为剧院带来社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在宝鸡市的商业演出中,剧院自筹资金购置了全新的音响及化妆、舞美道具。对剧院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经费。“过去没有项目支撑,添新设备,我们想都不敢想。4万多人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如果没有好的音响,离舞台较远的观众怎么能听得见,宁夏秦腔又如何‘走出去’?”秦腔剧院艺术总监屈连英说。

近日,剧院创作的秦腔现代戏《攒劲女人》获得2023年国家舞台艺术基金支持项目。“我们打算邀请国内有影响力的专家为我们把脉,不断完善这部剧目,力争把它打造成一部精品力作,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秦腔剧院副院长潘彩虹说。

“双效统一”是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对“双效统一”的探索中,剧院以名角孵化名剧,让名家培养新角,一部戏往往要排两个版本,一个是“梅花版”,一个是“青春版”。“我们既要满足‘送戏下乡’演出要求,也要为拓展区外市场打好基础,同时还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剧场,让秦腔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侯艳说。

李梦聪是秦腔剧院一名年轻演员,在她看来,在探索“双效统一”的路上,让一大批青年表演人才脱颖而出是最为关键的。“在宝鸡的那次演出,为什么几万人看我们的戏,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角色。站在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主角,舞台上没有‘边角料’,观众欣赏的是一个整体,‘梅花’要绽放,其他演员更要给力,这是我们成功的密码。”李梦聪说。

侯艳说:“在推进‘双效统一’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以现代企业制度激活一池春水,更要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建立一支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佳作,用精品力作彰显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使命担当。”

--> 2023-04-09 本报记者 王 刚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双效统一”之路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5930.html 1 蹚别样的路,收获别样风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