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菇棚里的菇专家

本报见习记者 蔡莞郁

“幸亏听了你的建议,我这蘑菇长得特别好。”4月4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隆惠村菇农老马开心地对赵金霞说。

赵金霞是大武口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看着大棚里排列整齐、争相升柄展伞的蘑菇,她倍感欣慰。“以前别说种蘑菇,扔块砖头下去没几个月都能被‘咬’成灰。”赵金霞回忆道。隆惠村的土地盐碱化程度十分严重,一度寸草难生,村里建的大棚全都撂荒了。

如何让“老棚”恢复生机,还得通过科技改造。赵金霞在不断尝试中发现,无土栽培是个好路子。2021年,隆惠村成立合作社,申请了农技改造补贴,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对废弃大棚进行翻新改造。目前已建成集控室1间、冷库2间,种植香菇46栋、灵芝3栋、羊肚菌2栋、平菇1栋,大棚内同步配备自动喷淋、数字系统等智慧农业设施。撂荒沉寂多年的温棚园区经项目改造后重焕生机。

“现在种菇简单多了,在集控室就能查看菌菇生长环境相关指标,达到对菇棚的数字化管理。”星海镇隆惠村党支部书记朱兵兵说。在工厂化种菇模式下,2022年,隆惠村实现菌菇总产量约37万斤,村集体经济收入141万元,吸纳300余人就业,从事建筑、管理、种植、销售等工作,年人均收入约3万元,当年年底合作社首次实现分红。

隆惠村的成绩并不是赵金霞“单打独斗”的结果。去年以来,大武口区积极组建赵金霞、鄂海霞农林技术人才团队工作室,整合66名科技特派员下沉乡村开展组团服务。同时柔性引进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农科院等机构的30余名专家人才实施生物改良土壤、菌草种植等科研项目,改善盐碱化严重的土地。

为了让村民更好地掌握智慧农业设施的使用方法,专家们开展有机葡萄、菌菇、蔬菜种植等农技现场教学400余人次,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300余人,扶持培育致富带头人179人,乡土能人创办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230余家,带动就业800余人。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将建立重点乡土人才数据库,遴选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同时吸引各类人才资源集聚,让人才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绽放光彩。”大武口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 2023-04-12 本报见习记者 蔡莞郁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6597.html 1 菇棚里的菇专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