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大兴调查研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向新时代新征程作出的重要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强调要严明调研工作纪律,对违规违纪者予以严肃问责。立足新发展阶段,做好调研工作,要让“民之所望”成为“政之所向”,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是否解决实际问题为检验标准。马克思认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当前,从宏观层面看,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所牵扯到的深层次问题点多线长面广,各类问题相互交织,千头万绪,诚所谓“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任务十分繁重艰巨;从微观层面看,老百姓住房、看病、上学、就业、养老等现实生活问题影响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期盼,要求各级干部与广大群众真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同欲解难题,和衷共济闯难关,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以调研工作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来看成败明荣辱。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想出来的点子、举措、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对此,各级干部只有扑下身子,瞪大眼睛,用“过筛子”的办法和“钉钉子”的精神把存在的各种问题找准查实,在破解难题上“做减法”,在履职尽责上“做加法”,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合力破除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各样难题,这样的调研才是老百姓期盼的福音。
以是否推进各项工作为检验标准。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回应时代呼声,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干促变、以变促干,让各项工作与时代同步伐、与民心相契合,把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细化和具体化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以调研为杠杆和契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化解各类矛盾,补齐各种短板,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方面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让每个“梦之队”队员都以梦为马、梦想成真。事实上,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思想孕育过程,上级决策是否符合基层实际、政策执行是否顺畅高效、施政效果群众是否满意等问题,需要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进行悉心查验,及时调适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打通各种淤点和堵点,实现工作质量和效率更上一层楼。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质量的调查研究就是一面“透视镜”、一把“手术刀”,既要求我们看得清问题的症结,也要求我们切得准“病灶”的要害,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以伟大斗争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开新局、展新颜,为改革发展稳定保驾护航、加油鼓劲。
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为检验标准。俗话说:“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作为“阅卷人”的人民群众对于各级干部如何作调研“答卷”,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因而最有裁判权和发言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调研工作的基本指针和基本路径,各级干部是动真情、下真功、求真知,还是虚与委蛇、蜻蜓点水、敷衍塞责,广大群众洞若观火、心如明镜。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务必”的教诲和“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告诫,怀有敬畏之心,强化角色意识,发扬工匠精神,把调研工作视为一次践初心、讲纪律、强担当的“大考”,以百姓之心为心,真诚地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用“绣花功夫”搞调研,以群众满意度撑起调研成果的“含金量”和公信力。所谓“怀有敬畏之心”,就是要懂得“纸里包不住火”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个道理,调研工作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以实打实的成果取信于民。所谓“强化角色意识”,就是各级干部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放下架子,转变角色,将调研现场当作政德“考场”,不花拳绣腿,不欺世盗名,下真功夫,以期在群众中产生广泛的“角色认同”。所谓“发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在调研工作的各个环节上一丝不苟、尽心竭力,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调查科目要精心设计,研究成果要精益求精,让“一朝分娩”之喜不负“十月怀胎”之苦,着力把调研成果转化打造成一项项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