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银川的早晨,或许有一部分是在湿地里“醒”来的——在各大湿地公园,绿道杨柳依依,迎来步履翩翩,水鸟环湖流连,城市的一天,从与大自然的呼吸共振中开启。
地处西部干旱地区,身为“国际湿地城市”,银川给出了湿地与城市“相处”的答案。湿地在保护中利用,在修复中完善,如同液态的“宝石”,镶嵌在城市之间。湿地并不总是处于城市郊外,而是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城市生活的诗意背景,实现湿地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湿地生态系统,如果视为一个生命体,它的面积并不恒定,会成长,也会退化,所以不但需要精心呵护,也需要科学修复。它是湿地生物的依存,也是调节城市“呼吸”的清新之“肺”。
“银川市率先提出了‘修复湿地’的理念,湿地修复保护工作始于2002年,20年间,如果分阶段来看,前10年重在保护,主要是恢复原有面积,后10年聚焦提升、恢复湿地功能。”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吕金虎介绍,银川市在湿地立法、提升湿地景观、建设滨河水系净化工程、丰富湿地多样性等方面做了扎实细致的工作。
在银川市宝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工作人员精心“照料”着湖面中心的芦苇,岸边没有使用人工围栏,而是尝试使用矮小的木桩作为自然“隔断”。湿地修复保护工作,正在逐渐聚焦、精细和注重质量提升。不仅综合考虑市民休闲的需求,也开始纳入湿地鸟类的“宜居”需要。留有浅滩,栽种适宜的植物,并不执着于人工干预的痕迹,而是倾向以更为自然修复的方式,在保护和发展之中寻求平衡。
我区持续扎实做好湿地保护恢复工作,特别是加强沿黄等39处重要河流湖泊湿地保护恢复,2022年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2.7万亩,湿地质量和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我区对银川黄河外滩公园、吴忠黄河、固原清水河等6处国家重要湿地,石嘴山星海湖、平罗天河湾、中卫香山湖等20处自治区重要湿地开展湿地保护修复,进行植被恢复、清淤疏浚、驳岸治理、鸟类栖息地恢复、完善监测宣教和巡护管护设施等。
通过认真落实湿地保护恢复措施,全区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湿地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在鸟类迁徙季节,我们制定了方案,在春、秋两季开展同步调查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鸟类迁徙状况、种类和数量,为保护鸟类提供可靠依据。”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宁夏不断完善重要湿地管理体系,通过重要湿地建设示范,带动各市、县(区)抓好一般湿地的保护管理。下一步,将依据国土三调湿地数据,结合全国湿地二调和湿地产权确权试点调查增补后数据,进一步融合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管理。
“聚焦打造绿色生态宝地,围绕全区林草生态高质量发展思路,将持续加强湿地保护,科学开展湿地修复,稳定湿地面积,提高湿地保护率,维护生物多样性,努力提升湿地生态质量和生态功能,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