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金沙村的掘金之路

本报记者 王文革

“100吨!”在反复测算确认无误后,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金沙村党支部书记周学红看着计算器上显示的数字,长舒了一口气。

“五一”前,记者前往金沙村采访,村党支部书记周学红告诉记者,100吨是金沙村即将建成的玉米烘干塔小仓储项目的预计日处理量,投产后将彻底解决群众长久以来玉米无处晾晒的问题。

金沙村是移民村,全村共535户1898人,村民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来自甘肃省、我区固原市等地的自发移民,以及2017年来自海原县的新移民共同组成。玉米种植是金沙村支柱产业,全村种植玉米4000亩,年产量达4000余吨。然而,玉米晾晒问题成了头痛事。

“没有专门的场地,在院子里、村道上甚至公路上晾晒,有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种植户周学金说,每年堆放在院里的玉米,被老鼠啃的、雨水泡的、发霉变质的不在少数。

近年来,玉米价格行情持续坚挺,如何让金灿灿的玉米变成实打实的钱,装进村民的钱袋子,成了金沙村亟待突破的“瓶颈”。

对此,金沙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多方考察后,在降低玉米耗损、提升储备能力上打起“算盘”,于是,他们利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100万元资金,实施玉米烘干塔小仓储建设项目。

“玉米烘干塔不受气候、场地影响,玉米收获后不用等,直接进烘干塔,24小时能烘干100吨,可以保证群众随收、随烘、随卖,再也不用四处找晾晒场,也不怕下雨了。”周学红说,烘干塔不仅可以解决玉米收储问题,还会带动更多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经济效益。 (下转第四版) (紧接第一版)“烘干后的玉米品质更好,便于储存运输,能卖好价钱,村集体预计年收益可达10万元。目前,该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今年9月份投产后,能吸纳20人就业。”

“我们的娃娃菜都长这么高了,就快要收割了。”村民雷军介绍,村集体经营的55座蔬菜大棚,今年种植娃娃菜41棚、小香葱12棚、蘑菇2棚。以目前的长势和市场行情,今年将会带来可观的收入。

雷军是来自海原县红羊乡红羊村的移民,“过去在老家,外出先要翻过海拔近3000米的南华山。搬到金沙村后,交通、住房、用水各方面设施都好,我在蔬菜大棚长期务工,不出村子就能每月挣4500元钱。”

金沙村“两委”班子带领移民群众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每年为村民分红18万元;实施移民奶牛“托管”项目,每年分红18.37万元;在村里办起食杂店、电商服务中心、小饭店,促进群众增收。

金沙村聚焦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让移民群众视他乡如故乡,迅速融入“在村里能种大棚、进企业胜任技术岗位、到市区还能多种经营”的崭新生活方式,不仅实现移民群众“易地搬迁、就地脱贫”的目标,还带领群众踏上“掘金之路”。目前,金沙村年人均纯收入达14400元。今年3月,该村获评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称号。

--> 2023-05-05 本报记者 王文革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69986.html 1 金沙村的掘金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