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发现“获国”

——探秘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成果

本报记者 剡文鑫

象牙梳。整器分为梳钮、梳背、梳齿三部分。梳钮饰雷纹;梳背雕刻饕餮纹,眼部原镶嵌有绿松石,正反两面纹饰相同。

銮铃,铜质。分铃球、铃体、銎座三部分,铃体上有辐射形镂空,是安置在车衡之上的响器,马车前行时发出悦耳的声音。

车軎,铜质,圆管状。车軎安装在车轴的末端,可防止车轮脱滑动,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装饰性。

瓷豆。青釉,直口,斜腹,圜底,圈足,口部饰弦纹。豆,食器,西周时期豆造型多是浅盘粗柄。

青铜车轴饰,铜质。由輨、踏板组成,饰饕餮纹。轴饰安装在车轴上,一端挨着车毂,配合车軎可以防止车轮滑动。此器与1981年固原孙家庄西周墓出土的车轴饰一致。

铜马镳。铜质,弧形片状,器身有绑缚绳结之用的横梁和方形钮,器表饰几何纹。马镳是最重要的一种御马器,往往与马衔配套使用,置于马脸颊两侧,以皮条连结衔以及马络头用以制马。

玉牛。青玉,有黄色沁斑,透光,此器圆雕而成,呈站立状,可见嘴、眼、耳、角、四肢、蹄、尾等部位,形象逼真,极为写实。头部有一穿孔,故此玉牛当为配饰。

凤鸟。青玉,透光。凤鸟作站立回首状,管钻圆眼,钩喙,颈部饰云纹,两侧各有一弯钩状羽毛,鸟身饰垂鳞纹,单足着地,分尾向下,尾部饰云纹,正背面纹样相同。

玉蝉。青玉,透光,半圆雕而成。整体呈长条形,口器突出上有穿孔,复眼,双翼。先民对于蝉的热爱和崇拜来自蝉的生活属性,蝉脱壳而生,一飞冲天;蝉餐风饮露,品格高洁。

玉鹿。“鹿”字与“禄”字谐音,而比喻做官进禄。在中国文化艺术中,常有鹿的形象出现,在甲骨文中亦常见“鹿”字。

玉鱼。器身长条状,简单地刻画出嘴、鱼眼、鱼尾等部位,背部有穿孔。丧葬用玉。


核心提示

5月18日,固原博物馆联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发现获国——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成果展”。自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以来,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第一次揭开神秘面纱:通过对出土的甲骨文解读,其国别为“获国”,是一处史籍未记载的西周诸侯国。

姚河塬西周城址为研究3000年以前的西周早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的空白,也填补了宁夏地方史研究的空白。

同时,将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提前了1000年。

六盘山(陇山)山势险峻,自古以来,既是关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岭,黄河水系的泾河、清水河、葫芦河均发源于此。

这里处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是历史上华戎攻伐融合的区域,文化内涵丰富。

发源于六盘山东侧的彭阳县新集乡窦家山庄的红河,向东流经红河镇,于甘肃省泾川县三山堡村流入泾河,属泾河上游支流。红河古称阳晋川水,隋唐时期称洪(横)川河,后演变为今名。

红河全长64公里,有李儿河、小河、大河、白河等支流。红河流域人类活动频繁,是一处古代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

2017年,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于红河上游北岸支流李儿河和大河、小河交汇的三角台塬地发现姚河塬西周城址。

经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确认城址面积92万余平方米,布局完整,时代延续至春秋早期,先后发现了城墙、护城壕、高等级墓葬区、铸铜作坊区、宫殿建筑基址、水网、道路等重要遗迹,出土了青铜器、玉石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甲骨文等珍贵文物,是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诸侯国都邑城址。

发现的甲骨文总计150余字,涉及国别以及与戎人的征战,是周戎关系重要的史料和新发现,为目前所知甲骨文发现最西北的边地和中原商周文字及占卜文化的覆盖区。

通过对出土的甲骨文解读,姚河塬西周城址其国别为“获国”,是一处史籍未记载的西周诸侯国。

史料记载,周王室采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管理模式,将土地分封给周王室后裔、功臣、商遗民等,为周天子镇守疆域。

因此,姚河塬城址所在的获国,是西周王朝最西北的疆域。

姚河塬西周城址所在区域在《诗经》《国语》《史记》等记载中属于商周时期的大原(今固原地区)。姚河塬城址从西周早期延续到春秋早期,贯穿整个西周历史。

姚河塬西周城址发现有殷商、刘家、寺洼、北方、周等文化遗物,说明姚河源城址有5种以上的人群混居,这与文献记载相吻合,凸显了姚河塬城址人群构成的复杂性及文化变迁。

姚河塬西周城址为研究3000年以前的西周早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的空白,也填补了宁夏地方史研究的空白。同时,将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提前了1000年。

2017年,姚河塬遗址考古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委专家给予“五个最西北”的评价:最西北的西周早期封国都邑城址、最西北的西周早期诸侯级墓葬、最西北的甲骨文发现地、最西北的原始瓷器出土地、最西北的铸铜作坊遗址。为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甲字形大墓的发现,显示了获侯的身份地位;甲骨文的重见天日,明确了获国的军事属性;姚河塬的经年发掘,明晰了城址的功能分区。

为了充分展示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成果,5月18日,固原博物馆联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发现获国——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成果展”。展览分为两个单元,内容涵盖红河流域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和姚河塬西周城址,以文物类型为单元标识,精选田野考古发掘出土文物224组,共计382件,涉及陶器、青铜器、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系统展示红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成果,再现姚河塬西周城址的布局、形制和埋葬制度,揭开这处史籍未记载的西周诸侯国“获国”都邑城址的神秘面纱。

通过成果展,让观众领略西周风采,探寻西周文化根脉,传承历史文明。

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成果展进一步丰富了宁夏百年考古成就,证实了宁夏地区4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年的文明史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版文物图片及资料均由固原博物馆提供)

--> 2023-05-18 本报记者 剡文鑫 ——探秘彭阳姚河塬西周城址考古成果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72151.html 1 发现“获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