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以更宏阔的历史视角——

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明确提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个共同”的重要论述,以宏阔的历史视角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发展的深厚历史基础。

辽阔的疆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地理环境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生成完整的生命体,包括她的集体人格的养成、文化特性的培育、共同的心理素质,和她栖居的具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中国的辽阔疆域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受地理环境影响,东西南北人口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格局呈现不同的样貌。根据胡焕庸线的划分,东南地狭人稠,人口分布密度较大,农耕经济占据主导,西北地广人稀,人口分布密度较小,游牧经济更为突出,形成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和人文地域。河流湖泊、平原山川、丘陵高原,以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多重地貌共同滋养了生命力旺盛的中华文化,千百年来孕育出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三种主要文明类型。有稳固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载体,有适宜的气候条件作保证,有作为价值载体的各民族的大融合,文化孕育文明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这样一个优渥而多样的地理空间里,中华民族得以生息繁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不绝,共存共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加持久,对中华大地爱得更加深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自然而然地生成了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绵延不绝的深厚历史基因

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的文明或因各种原因发生了中断,有的文明几乎消失殆尽,而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民族融合始终是主流。从大到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等辉煌历史,小到胡服骑射、昭君出塞、北魏孝文帝改革、唐蕃会盟等历史佳话,通观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各民族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强调“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中国的历史演进是中华民族聚合与中华文明形成的历史。正如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其总体趋势是扩大,由分散到统一,由局部到整体,由互不相干到多元一体。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不断扩大的过程。历史地看,秦汉、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统一,基本都是出现在民族融汇之后,每一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有冲突,有对抗,也有融合,无论怎样,农耕文明都没有遭到根本性毁灭,也未衰落,而是以不同方式实现了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融合,以此来化解和消弭这种巨大的冲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基因更加深厚,进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来我往,我来你去”的中华民族关系,生动表达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追求,数千年来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为世界历史所罕见。

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久发展的根脉基因

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和合四方,中华民族对文化有天然的敬畏和追求。在中国古文化内部,就有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区,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区,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区,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区,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区等六大文化区,这些文化区内可扩大,外可绵延,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独木难成林,一花不是春,一种文化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其价值本身的生命力,还取决于她对待其他异质文化的态度和格局。从结构上看,中华文化具有圈层式差序结构,在空间上可以分为核心区域、辐射区域和波及区域,对应的是中国本土、周边邻国和海外华人社群。中华文化圈正是在逐渐扩散的过程中与其他异质文化互鉴吸收,最终才形成了绵延不绝、富有长久生命力的中华文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民族从来都敬畏文化和追求文化,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背景下,形成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不同时代的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史学和美学价值。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中创造的,中华先民发明创立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剧、传统文学、民间工艺等,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以此为基,但又不以此为限,她们互生共存,滋养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论是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还是在语言习俗等方面,都彼此浸润、相互交融,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中华文化“湿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伟大的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思想纽带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自在自觉自为,形成了内涵丰富、持久稳定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永葆活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思想纽带。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身上的这“四个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形态。伟大的创造精神具有鲜明的历史性特征和时代性特征,古有“四大发明”影响世人,盘古开天、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传唱于世,今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享誉世界。伟大的奋斗精神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具体实践中,集中体现了内在性和外在性的统一,砥砺奋进和敢于斗争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是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精神力量,更是中华民族创造光耀世界文化的精神动因。伟大的团结精神在宏观上主要指向天下大同、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微观上指每个中国人都怀揣团结梦想,实现共同的梦想。伟大的梦想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敢于有梦的开创精神以及对梦想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统一。中华民族共同体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地理、历史、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支柱,是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的天然“氧吧”,是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精神力量。

(执笔:马成乾)

--> 2023-05-22 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 以更宏阔的历史视角——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72606.html 1 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