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选准“支点”用好“杠杆”撬动高质量发展

——解析红寺堡区发展密码之精准招商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蹲点调研第六小分队

2022年,吴忠市红寺堡区经济总量突破百亿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42元,有力地推进了“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建设。

作为我国最大的单体易地移民安置区,红寺堡1998年开发之初还是“白手起家”: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这片移民区荒漠广布,森林覆盖率不足5%;绝大多数移民群众从“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

近日,记者蹲点调研时发现,红寺堡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秘诀之一就是精准招商:选准区情“支点”,用好项目“杠杆”,撬动高质量发展。

一个蛋种鸡基地,让荒山焕发活力

2021年10月5日,红寺堡区委负责人带领招商团队到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调研,这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每7枚鸡蛋就有1枚是这家公司销售的雏鸡产下的。

当年10月13日,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晓鸣股份红寺堡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一期项目建设随即启动,到次年7月就实现年存栏100万套父母代蛋种鸡的生产能力。从前期招商到后期投产只花了9个月时间。

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冯如娟感叹道:“企业在新疆、河南、吉林、陕西、湖南、内蒙古等省区都建有基地,都赶不上在红寺堡区的建设速度。”目前,晓鸣股份红寺堡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三期项目也已破土动工,明年建成后年存栏蛋种鸡200万只。

红寺堡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5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387毫米,存在一定的荒漠化土地资源。而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就致力于“让世界看见戈壁滩的生命力”,在红寺堡区选址建设的三期项目所在地都是荒山沟,距离最近的村落也有5公里。

冯如娟表示,红寺堡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拟总投资约10亿元,涉及蛋鸡种业产业园、肉鸡生态养殖、饲料加工、家禽屠宰与食品加工、冷链物流、智慧农场六大内容。企业采用封闭保温措施、热回收设备技术和空气能热泵技术,全力打造“晓鸣股份红寺堡绿色零碳农场”。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晓鸣股份红寺堡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采用的“夫妻包栋”制,是项收心留人的创新之举。现有50对夫妻在这里包栋养鸡,以“4050”人员为主,来自宁夏、陕西、甘肃等多个省区。

包栋养鸡的马虎夫妇就是红寺堡本地人,两口子都40多岁,一个月能挣1.2万元工资,每个季度还有2000元左右的奖金。在园区,两口子住的是独立套间,有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居家气息浓厚。“过去,我四处打零工,收入低不说,还不着家,又不稳定。在这里养鸡,挣得多不说,还总和媳妇待在一块儿,贴心得很。”马虎知足地说。

一个新能源产业链条,让“风光”无限好

在雨水方面,上天对红寺堡区很“吝啬”,在风光资源的馈赠上却很“慷慨”:当地全年日照时数2900至355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风速2.9米/秒至3.7米/秒,大风日数25天,风光资源丰富。

借助丰富的风光和土地资源,红寺堡区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风电产业,新能源装机规模容量458万千瓦,占自治区总规模的六分之一。然而,红寺堡及周边地区源源不断生产的新能源电力,却无法在用电低峰期被及时消纳,电网又无法储存,就产生了“弃风、弃光”的浪费现象。

在红寺堡区鲁家窑片区,有一座刚刚竣工的五凌电力鲁家窑储能电站,占地25.35亩,由招商企业投资4亿元建成。五凌电力鲁家窑储能电站负责人李喜成介绍说,电站里面安装着几十座集装箱式电池舱,2个小时就可以充满20万度新能源电力,并用同样短的时间释放出去,足够保障2万个家庭1天的生活用电,能有效提高宁夏电网的调峰能力,改善风光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问题,为宁夏新能源的继续开发和利用创造条件。

在五凌电力鲁家窑储能电站,有11名员工全天候轮值,月工资五六千元。35岁的杏东岳说,他就是红寺堡人,在储能电站上班,能挣到一份体面的工资不说,还享受着五险一金,更能就近照顾上家。

这些员工中有不少连中学都没读完,之前干的是搬砖、送快递这样的体力活儿。他们经宁夏立能新能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获得相关资质后,被校方推荐到五凌电力鲁家窑储能电站工作。宁夏立能新能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就坐落于红寺堡城区,近年来累计培训合格学员1168人,他们来自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多个省区。

开展新能源运维服务,是红寺堡区延长新能源产业链条的又一“手笔”。2020年引进宁夏中科嘉业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6100万元打造红寺堡新能源集维产业,开展新能源电站智能运维、新能源运维技能培训。其中,负责培训服务的就是宁夏立能新能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副校长李柯萦介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急需相关运维人才。红寺堡区又把新能源产教研融合实训基地提上了建设日程,建成投用后每年能承接全国各大企业及社会人员培训评价1万人次。

一渠黄河水,让设施农业“茁壮成长”

红寺堡是一个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移民区,通过扬黄工程把近50公里外的黄河水“提来”,上扬近300米,灌溉40多万亩耕地。“十四五”期间,红寺堡区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45亿立方米,水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用好每一滴金贵的黄河水,为移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是红寺堡区委、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近年来,红寺堡区委、政府大力发展节水设施农业,建成温棚2128座,在建367座,向农业产业化要效益。在红寺堡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坐落着137座设施温棚,采用的都是节水灌溉模式,由山东水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成。

记者走进一栋果实累累的陇椒棚,里面高大宽敞:大棚占地3亩,棚体6.5米高。红寺堡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锐说,这种大棚三面墙体都由黄土夯实而成,气候最冷时也能保持12℃的室温,通风、采光效果也很好,单棚年产量1万多公斤,价格比普通的“光皮辣椒”要贵,畅销兰州、西安、西宁等市场。

适值陇椒采摘季,每天都有七八十名附近村民来务工。记者采访得知,红寺堡现代农业产业园常年用工5000人次,年发放工资近400万元,成为附近村民致富的“铁杆庄稼”。

一次次更新招商引资理念,让好项目“安家落户”

当然,红寺堡区还存在特色产业体系不优,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工业体量小、结构单一、新型工业占比少,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下的成绩与不足,红寺堡区招商引资的步履更加匆忙,项目筛选也更有针对性,“提篮选菜”“挑三拣四”,着重引进立足长远、能形成税收、提供就业、不影响环境的项目。

今年开春伊始,红寺堡区领导带队,各部门主动出击,先后赴黑龙江、山东、江苏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6批次,对接洽谈上海采日太阳能组件生产、德州恒诚集团智能化高端差异化纺纱扩建等意向性项目20余个,邀请德州恒诚集团、北京嘉洁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30余批次前来实地考察。

红寺堡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红寺堡区紧紧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以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产业融合项目为主攻方向,今年准备引进一批农特产品深加工、轻工纺织、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有实力的企业和重大项目。

红寺堡区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在推进“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执笔:本报记者 杜晓星)

--> 2023-06-04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蹲点调研第六小分队 ——解析红寺堡区发展密码之精准招商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74748.html 1 选准“支点”用好“杠杆”撬动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