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石嘴山执“六权”改革之笔答高质量发展新卷

本报记者 李 良

6月4日一早,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菌菇种植示范产业园智能化菌棒生产车间,经过一夜生长的香菇色泽饱满,村民们忙着采摘。

“上午挑大的香菇摘掉,下午把菌菇棒上没‘冒头’的洞用棍子撬开,过几天就会长出新的香菇。”村民罗小花告诉记者,将土地流转后,来园区打工每天100元的工资让她很充实。

看着大型作业车驶入宽阔平整的田里,宝丰村党支部书记刘毅感慨地说:“以前都是凌乱的小块田,农机根本进不去。通过开发整治485亩盐碱荒地,让小块田变大块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近年来,宝丰村抢抓土地权改革机遇,通过农地入市、土地流转、荒地开发等改革模式,引进企业建设菌草科技产业示范园,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村集体合作社预计实现收入140万元,吸纳150余名农民就近务工。

在土地权改革中,石嘴山市以盘活土地资源、保障市场供给、提高配置效率、守住耕地红线为改革重点,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93个,指导平罗县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让一个个像宝丰村这样的村庄在改革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全面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标准地”、混合用地等多元化供地模式。以在石国企闲置资产盘活为重点,推动工业园区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开展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000亩以上,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100%。

改革的种子一旦落下,便在这片发展沃土“遍地生花”:全区排污权改革“第一锤”、工业地下水用水权改革“第一单”、土地权改革“第一宗”、山林权改革“第一票”……近年来,石嘴山市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以“六权”改革为笔,浓墨重彩描绘绿色发展底色,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快速通道上,不断绘就新图景。

(下转第六版) (上接第一版)

以植绿增绿为核心,纵深推进贺兰山生态修复、煤炭集中区生态整治等行动,探索在贺兰山生态治理区、工矿废弃地、采煤沉陷区开展“光伏+生态”治理新模式。培育壮大一批经营规模大、管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林业经营主体,深化林票机制,探索建立“以林换碳”模式。

如今,山林权改革后的贺兰山绿意成诗,林下经济也孕育着新的生机,好生态迎来了新机遇。

连日来,石嘴山市惠农区海燕村70余名村民在1100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里栽瓜苗。“这是以前的乱石滩,去年种植硒砂瓜价格不错,还散养上千只鸡和大雁。”负责人王凯告诉记者,收到“林票”后,在管护好林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生态旅游等。

惠农区沿山井灌区水源代替项目通过用地表水替换地下水,实现沿山地下超采区机井关停治理,有效解决用水高峰期农业、生态灌溉来水不足难题,预计年节约水资源500余万平方米,年增产1604万元,并为引进东方希望、澄安新能源等大项目落地提供了水资源保障。

用水权、排污权等改革置换出的生态产业,为产业绿色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新建企业想要获取排污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参与排污交易,让双方企业都实现了环境资源的最佳配置。”宁夏碳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新强说。去年5月,该公司先后在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以5.49万元/吨的价格购得二氧化硫排污指标20吨/年,以2.72万元/吨的价格购得氮氧化物排污指标16.136吨/年,用于企业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所需的排污量。

排污权交易的启动,促使企业从根本上削减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撬”动了企业绿色发展。目前,石嘴山市共有468家企业初始排污权完成确权,确权率100%。排污权交易覆盖两区一县和两级交易市场,完成排污权交易23笔,交易总金额240万元。

--> 2023-06-05 本报记者 李 良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74972.html 1 石嘴山执“六权”改革之笔答高质量发展新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