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见证了“父亲山”的变化

郝小军。本报记者 李锦 秦磊 摄

姓 名:郝小军

守护对象:贺兰山

心中的话:哺育我长大的贺兰山逐渐变绿,陪伴我成长的野生动物逐渐回归,“父亲山”的身体逐渐康复,儿时鸟语花香、岩羊欢跳、金雕俯瞰的记忆回来了。

一座山、一个人总是有记忆的。

我出生在贺兰山脚下,儿时的记忆中,贺兰山是那样令人神往,高耸的山峰、茂密的油松林、欢快的岩羊和马鹿在山涧嬉戏跳跃,大山宁静而安详。

参加工作后,我成为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一名护林员。我常年在山间巡护驻守,时常被贺兰山的美丽容颜所折服,那里有油松、蒙古扁桃、蓝马鸡、岩羊……俨然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自然乐园。工作多年,我从一名护林员成长为护林组长、管理站副站长、站长等,对这座令无数人神往的贺兰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然而,贺兰山并非一直健康无虞。

2003年起,一辆辆重型机械车开进贺兰山,山上的一切发生“恶”变。大大小小的砂石场,密密麻麻的矿坑开始出现,山上不再有鸟语花香,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机械的轰鸣。望着生病的“父亲山”,我常常彻夜难眠。

2017年5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我激动不已,加入生态整治的队伍中,和“战友”们把根扎在山上。加班加点摸排保护区内整治点位,掌握最基础的第一手材料,一点一册建档立案,夜以继日地实地核查整改卫星遥感监测点,没日没夜地去化解整治现场矛盾,“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2017年8月中旬,正值整治现场大范围拆除清退,一名70岁的老人带着2个儿子堵在我们面前。经了解,老人一家十几口人就靠着洗煤厂生活,洗煤厂拆了,断了家里的生活来源,一家人抵触情绪非常大。随后,我和地方指挥部的负责同志陪着老人谈心,讲政策、想办法、谋未来,最后,老人家主动配合完成了拆除清退。我们也不负老人一家的期望,为他们解决了实际生活和就业困难,之后老人逢人就讲:“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贺兰山的守护者,让我们一家也有机会为绿水青山做贡献。”

如今,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走在巡护路上,看着岩羊在崖间欢跳、在溪边静饮,背靠灰榆、花香绕鼻、鸟鸣盘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满山的绿意,感慨着大自然的馈赠。宁夏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和修复工作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受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通报肯定,也成为全国生态修复的十大典型案例之一,被自然资源部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推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贺兰山的“愈合”之路是宁夏加强生态系统治理、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协调发展的全新路径,曾经的生态“痛点”涅槃重生,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持续向好,进一步筑牢了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 2023-06-05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74994.html 1 我见证了“父亲山”的变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