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难凿,在于困难多、风险大、难度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同样,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也一如既往地引起了大家对于那时青春的种种感怀。
笔者的朋友圈里,不少人发出了以往曾“刷”到过的那些考题。其中,有这样一幅漫画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一个人肩扛着铁锹,边走边抱怨“这里也没水”,而在他的身后是几个挖过的深浅不一的坑,坑的下面就是流动的地下水。
“这不就是凿深井嘛”“浅尝辄止”“人们总是在奇迹发生前五分钟停止努力,所以,奇迹发生得少之又少”……下面的留言可谓精彩,但如果能围绕这几条评论展开论述,那绝对是不会跑题的。
“钻厚板”才能取火种,“凿深井”方能得甘泉。年少时便懂得的道理,放置于当下的工作生活再贴切不过。就拿当前各地开展的调查研究来说,正是一个“凿深井”的过程:挖土可以理解为深入基层各地,进行材料收集、问题梳理的过程;而凿井所想要获取的“甘泉”,则是我们调研后的最终收获,就是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政策、措施。由此来看,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要想真正获取“甘泉”,半途而废不行,投机取巧不行,必须静下心来攻坚克难,凿出一口深井来。
“深井”难凿,在于困难多、风险大、难度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同样,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那些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其实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迟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群众现实利益。这些问题,之所以能成为难以解决的“硬骨头”“疑难杂症”,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成因和利益牵扯,难度可想而知。
但问题越是棘手越要冲锋陷阵,矛盾越是尖锐越要攻城拔寨。周恩来同志曾说:“下去调查,要敢于正视困难,解决困难。一个困难问题解决了,新的困难问题又来了。共产党人就是为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反观现实,有的干部“挑三拣四”,只到工作开展得好、做法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不愿意去那些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有的领导,一天调研八九个地方,一个地方说不上几句话便匆匆离开;还有的面对反映的问题,要么装聋作哑,要么表面应付,不想着怎么解决问题,只想着怎么避开问题……这些在调研中“拈轻怕重”“蜻蜓点水”式的干部,跟漫画中的挖井人,又有何区别?
试问,遇到问题绕着走,避而不谈、视而不见,怎能发现真问题?不跳进矛盾旋涡,怎能掌握矛盾实情?不敢于动真碰硬,又怎能真正解决问题?不掌握真情况、找到真问题、解决真矛盾的调研,除了自欺欺人,又怎能逃过群众雪亮的眼睛?让百姓何以信服!
唯有攻坚克难,才能百炼成钢。当前,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考验与惊涛骇浪,面对先行区建设的殷殷嘱托与紧迫任务,面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迫切需要我们真调研、调真研,充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摸清摸透各种风险挑战、矛盾困难,迫切需要我们拿出迎难而上的勇气,在闯关夺隘、攻城拔寨中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以高质量调研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促进主题教育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面对困难挑战,怨天尤人不是办法,守株待兔更不可取,闯关夺隘才是正确选项。拿出风雨无阻的勇气、逢山开路的担当、开拓进取的智慧,敢于直面矛盾问题,大胆揭短亮丑,在急流险滩面前逆流而上、敢闯敢试,在风险挑战面前迎难而上、破解难题,就一定能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就一定能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