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诗行”,在贺兰山东麓下逐年蔓延——宁夏通过新增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及其防护林带建设,实现产业园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推进砂砾和荒漠滩地变成“新绿洲”,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互赢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6月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记者再次走进银川市西夏区志辉源石酒庄,感受3年来贺兰山东麓产区葡萄酒产业从业者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实干印迹,持续加强生态恢复、增加文化内涵,不断深化一杯葡萄酒里的“三产融合”。
作为宁夏重点推进的“六特”产业之一,宁夏葡萄酒产业做好谋篇布局,逐绿而行,融合发展,释放综合效益,让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风土故事,在更广阔的空间讲述。
拓荒增绿绽生机
夏日,行走在志辉源石酒庄,仿佛漫步于公园。远眺,雄浑巍峨的贺兰山傲然屹立;眼前,葡萄采摘区、林木区、酒庄主题公园相互掩映。
沿小径行至酒庄葡萄种植基地,翠绿的山楂树、海棠树、松树、柏树、葡萄藤接续相迎。“嗖!”脚下突然窜出一只野兔。
种植工人苏静萍一边娴熟地拔着葡萄藤蔓旁的杂草,一边跟记者说,在这里看见野兔、刺猬、山鸡、松鼠等都已不再稀奇,有时还能遇见梅花鹿呢。
回想起3年前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那一刻,苏静萍的激动依旧溢于言表,“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种好每一棵葡萄树做起,为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出力。”
苏静萍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变迁。2000年,她从西吉县移民到银川市西夏区,随后在酒庄打工。“刚开始种葡萄,遇上大风天,说话都能灌一嘴沙子,我拿着巴掌长的幼苗寻思,它们咋能在砂石地里成活?现在,触手及绿、抬头望山。”
15年间,一座就地取材、依势而建、风格独特的酒庄,从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坑中孕育而生。15年来,酒庄累计开荒1.8万亩,种植防风林8000余亩、酿酒葡萄3000亩、经果林1000亩,酒庄绿化覆盖率达到80%。
开荒种树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以“绿”生“金”的酿酒葡萄发展之路也“串”起了增收富民的产业链,带动周边村庄走上振兴之路。数据统计,葡萄酒产业每年为宁夏产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酒庄(企业)年支付工资约10亿元。
“走,我带你们再到前面看看,3年来,生态环境又有了新变化。”跟随酒庄宣传部经理杨宇轩,记者来到一块新开种的田间,今年酒庄扩种了1000亩,引进了如丹菲特、白玫瑰等10个新品种,并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组建了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帮助酒庄提升技术水平。同时,还引进了30余个目前宁夏产区没有的酿酒葡萄小品种,准备试验和探寻出更适合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品种,丰富产品类型。不久的将来,这里也将藤架葱郁、葡叶迎风摇曳。
人与青山谱和谐
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二期项目旁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句话浓缩了志辉源石酒庄15年的生态修复实践。
虽非周末,但公园内依旧有市民散步、骑行,享受与大自然的亲近。
“公园里规划了露营区,节假日早上8点以后来,都难觅空位。”在杨宇轩的指引下,一处墙壁上的照片清晰地说明了酒庄备受青睐的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还是砂石矿区。2014年,志辉源石酒庄与银川市政府携手,对被列为贺兰山生态修复项目的矿坑进行治理,经过修复,矿坑从砂石采矿塌陷区,成为集生态旅游、运动休闲和葡萄酒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贺兰山运动休闲公园。
如一根绿色藤蔓,良好的生态也为酒庄“引流”。2023年“五一”期间,酒庄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以上,游客大多由外地自驾来,70%以上的游客在品鉴后会现场购买葡萄酒。酒庄总经理袁园介绍,今年,酒庄葡萄酒主题民宿也将投入使用,酒庄还新建了观星营地,并计划开发葡萄酒研学路线。未来,将继续循环利用本地生态原材料打造公益公园,为市民增添休闲去处,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共享生态治理成果。
回到酒庄展厅,一束柔光打在一瓶葡萄酒上,阅读酒标:石黛,2022。“取意青山如黛,也有时代的寓意。”袁园说,总书记对宁夏葡萄酒产业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更加坚定了酒庄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也更加增强了酒庄在生态恢复和治理方面投入的动力。
牢记嘱托再奋进
“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牢记嘱托、坚决贯彻,把葡萄酒产业作为总书记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先行产业、绿色产业,把贺兰山东麓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试验田”,确定了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的目标。
以先行先试的姿态,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样板效应”,宁夏一步步先手棋精准而有效,一张纸“行程单”紧凑而充实: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宁夏未来5年发展蓝图中,大力发展葡萄酒等“六特”产业,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
——高水平建设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闽宁镇全力推进建设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申请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建设葡萄酒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争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拓展“葡萄酒+科技、教育、艺术、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产区旅游新地标……
2022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被命名为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促互赢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志在必得向未来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如今,行走在贺兰山下,一片片葡萄种植基地绿意涌动,一座座特色酒庄星罗棋布,“园成方、林成网”,绿色生态已成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发展底色。
一瓶葡萄酒,封藏贺兰山东麓的风土;一杯紫色玉浆,代表宁夏的品质好物。
“6月9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宁夏举办。这既是国家任务,也是宁夏使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思明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挥产区优势、品质优势,做好生态、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放大综合效益,全力推动实现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以酒庄为基底,延伸凝聚,在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互通的综合体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启幕,让志辉源石酒庄又一次站在了世界葡萄酒的舞台上。
“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发展路径。”在袁园看来,生态修复在实现“绿水青山”之余,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打下更为深厚的基底。而葡萄酒产业的积累和收益,也是反哺生态治理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手段,二者相辅相成。“我们将继续以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作为发展方向,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致力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让宁夏的‘紫色名片’为更多人所知。”袁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