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治沙精神若相传 此生不再有遗憾

人物档案 王有德,1954年9月出生,灵武市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站在灵武市马鞍山山头的观景台,王有德抬起右手环指四周,漫山遍野的林木随风摇曳,像极了将军麾下的千军万马,以沙沙作响,致敬这位年高德劭的播绿人。

抬眼西眺,数公里外的黄河清晰可见,安澜无虞;转头东顾,曾经肆虐的毛乌素沙丘已被固定,锁缚黄龙。9年前,脚下这片土地遍布矿坑、碎石荒原;如今,层林尽染、花果飘香。

退休后,王有德“植”此青绿,再启新篇,让万亩不毛之地变成“花果山”。

6月19日,在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管理站,王有德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您现在每天的作息是怎么安排的?

王有德:2014年退休以后,我的主要精力就放到马鞍山这边,感觉比退休前更忙了。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洗漱完,吃点东西,按时吃药,这不,积年累月的繁重工作,饮食又不规律,落下了严重的胃病。

然后,坐三四十分钟的车,8时左右赶到马鞍山。一到办公室,处理各种事务,参观的、学习的、采访的、谈项目的,都要接待。这些事情一般需要2个多小时。等客人都走了,我就缓口气,走出办公室,到苗圃、泵站、渠道、温棚、研学基地等转一转,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今年69岁了,身体还算硬朗,手痒了就脱掉外套,挖挖沟、抷抷土、栽栽树。

中午到饭点了,在园区餐厅和工人一起吃完午饭,休息一会儿,下午又开始忙。每天忙完差不多都是晚上八九点,回到家天已经完全黑了。

记者:别人退休后都是含饴弄孙,乐享天伦,您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呢?

王有德: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像我,一辈子就干了栽树治沙这么一件事,忙惯了,闲不下来。

再一个,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享受了党和政府给我的这么大的荣誉,让我心里有一种使命感。我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矢志不渝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再无建树,我希望还能在有生之年做更多的事,更加配得上这些荣誉。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记者: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时,充分肯定“三北”工程建设决策的正确性。对此,您有什么感受?

王有德:“三北”工程构筑了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而言,都意义深远,外国媒体多次报道这个伟大的工程,称赞是“绿色长城”,这些评价都很中肯。

就说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组成部分。距离黄河最近只有5公里,总面积148万亩,这个地方如果守不好,任由毛乌素沙漠往西侵占,大量沙地进入黄河,就会让黄河河床越来越高,甚至引发断流。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这里断流了,引发的连锁反应不堪设想。

经过我们三代白芨滩人的不懈努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治沙造林68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效果大家也都看见了,毛乌素沙地后退20多公里,黄河的生态安全也得以保护。

白芨滩都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更不要说几百万公顷的“三北”工程了,这是惠及子孙、名垂史册的伟大工程。

记者:对于宁夏接下来的造林防沙工作,您有哪些建议?

王有德:我觉得要做好四件事。

一是水的事。我们不能过度依赖黄河水,宁夏黄河段只有397公里,各行各业都指着这点水,压力太大,也不能抽取地下水。我们要修建蓄水池,利用自然降水、山洪储水、积雪融水等,再配合黄河调剂水,解决水的问题。马鞍山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通过科技创新手段综合用水,结合地势削高填低、清石换土,栽出来万亩绿洲。

二是树的事。树种上,什么样的地就种什么样的树,比如,马鞍山不愁水,不仅种需水量少的灌木林、混交林,还种经果林、景观林。缺水的地方,就不能种需水量大的乔木,适合种梭梭、沙棘、沙柳、柠条等需水量少的树。模式上要创新,一个人、一群人能种多少树,应该探索一种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全社会参与的新模式,马鞍山就以这种模式在运行,见效快、效率高、收益好。

三是人的事。这是一个大事,以前的林场职工有编制、劲头足、能吃苦,凭着“治沙精神”就能成事,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的情况不一样了:逢进必考,懂技术、肯吃苦的人,如果文化层次低一点,不得不另谋生路;能考进来的人,有的缺乏工匠精神,没有扎根基层、吃苦钻研的劲头。希望有关部门能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帮助防沙事业后继有人。

四是钱的事。要创新思路,不能等靠要,什么事都向国家伸手,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告诉我们,“绿水青山”本身不仅蕴含生态价值,还蕴含着经济价值,可以带来“金山银山”。就像白芨滩,自己种的杏子、李子、桑葚和苹果等经果林,果子味道好得很,供不应求,还有苗圃、温棚、鱼塘、采摘园以及养殖园等,都可以靠经营反哺治沙,这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记者:对于未来,您还有哪些心愿?

王有德:我已经走到人生的暮年,现在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打造一个研学基地,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了解和热爱农业、林业和治沙事业,把几代人经过奋斗形成的“治沙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如果这件事能干成,我的人生就不再有遗憾了。

--> 2023-06-21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77629.html 1 治沙精神若相传 此生不再有遗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