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坚定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打造文化兴盛沃土 努力建设文化强区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6月21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会代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围绕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谈感悟、讲体会、谋措施,为打造文化兴盛沃土、努力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蔡菊:全区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定做好文化传承发展的信心决心。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繁荣文艺创作促进文化惠民。以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脱贫致富奇迹、“干沙滩”到“金沙滩”沧桑巨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奋斗历程等为精神内核,不断创作推出精品力作。以推进标准化均等化为抓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文化社会指导员“双百”行动、“一县一特”乡村文化示范项目,让人民享有更丰富、更多样、更“对味”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精准提炼宁夏文化遗产的内在精髓和时代价值,坚持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打造高水平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构建维系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有效载体。设计宁夏“娃娃鱼”形象标识,打造“鱼跃龙门”“紫气东来”“红色六盘”等新时代宁夏品牌形象。深刻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聚焦文化赋能推动产业发展。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在补齐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动能、放大产业价值方面的“倍增器”作用,推进业态深度融合,加快文旅消费升级,增强创新发展动能,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景瑜:作为自治区主流舆论阵地,必须抢抓机遇,自觉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打造宁夏文化兴盛沃土中展现党媒作为、党媒担当。铸牢党报姓党这个“灵魂”,让主流舆论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新闻报道、新媒体产品等各方面,让领袖思想转化为新风扑面、热气腾腾的专题报道和精品力作。把笔触和镜头对准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以小切口展现我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积极成效。用好红色资源这座“宝库”,让伟大建党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深入挖掘、生动阐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宁夏元素、宁夏贡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发出的“走好新的长征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等伟大号召,持续开展行进式、调研式采访报道,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宁夏故事。发掘宁夏特色文化这个“富矿”,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绽放光彩。深刻领悟“两个结合”的重要内涵,做好寻根溯源、固本开新的工作。将宁夏“好山好水好风光,好吃好玩好地方”的生动概括进一步具象、实化,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策划“宁夏好物”等系列全媒体报道。守好红色基因这个“精神源头”,让光荣传统激发党报守正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集团媒资库资源,用新闻视角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宁夏大地互相成就的文化生命体故事。

宁夏社科院院长马文锋: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阐述精辟而深邃,为我们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新的方向。宁夏社会科学院将以五个突出特性为纲,深入研究宁夏各民族数千年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总书记从五个方面对“两个结合”进行了全新而生动的论述,特别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社科工作者研究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新蓝海”。我们将以自身的思想解放拥抱“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浪潮,研究阐释好“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我们将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建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立足宁夏、研究宁夏、服务宁夏,开展党委和政府关注的宁夏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特别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纲和魂,深入阐释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战略部署,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小齿轮”更好地嵌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齿轮”提供更多智力支撑。总书记强调盛世修文。我们将加快宁夏三级16部扶贫志编纂工作,力争明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全部扶贫志的出版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典籍版本收藏、历史典籍版本的研究和挖掘工作。

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黄明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赋予广大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的新使命,我们将从以下方面抓好贯彻落实。在学习领会中凝聚文化强区的磅礴力量。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区文联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培训重要内容,贯彻落实到“三多一推”人才培育工程、“文艺两新”等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为文化强区汇聚磅礴力量。在“两个结合”中焕发传统文化的崭新活力。深刻理解把握好“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艺创作的素材来挖掘,把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作为文艺创作的主题来表现,把受传统文化滋养的普通人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源泉来汲取,打造更多能留得下的文艺精品。在开放包容中增强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实施宁夏文艺走出去工程,推动落实“1+5+1”文学对外传播机制,力争中国作家协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银川)尽早挂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点落户西吉县,年内完成宁夏首个“中国曲艺之乡”在青铜峡验收挂牌,提高宁夏文艺传播力与影响力。在服务大局中增添文化强区的建设成色。围绕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重大战略部署,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创新实施“揭榜挂帅”机制,创作一批优秀作品。深入开展“文学照亮生活”公益大讲堂、“六个一心连心”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群众文化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胡玉冰:结合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和理解,我认为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把稳“坚持人民至上”这一结合的重要着眼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理论上来说,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找寻内在精神的契合性和结合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且人伦关系又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坚持人民至上”探寻传统思想情感、风俗习惯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契合的结合点,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着眼点。把牢“自信自立”这一结合的重要立足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思想,时至今日仍然是为时代所褒扬的价值理念。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哲学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是在“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前提下的相互结合。这种内在契合性的客观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理论基础。把住“守正创新”这一结合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历史内涵、历史意义、发展方向,廓清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肢解曲解,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华文化日益彰显出穿越时空的深邃智慧和永恒价值。

银川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雍建华:我们将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努力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文明滋养、不竭精神动力。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坚定扛起新的历史使命。从政治的高度、历史的维度、时代的角度,保护好、利用好文物、古籍、遗址、遗迹等文化遗产,传承好、发展好剪纸、贺兰砚篆刻等代表性项目,加大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和数字化保护力度,持续提升传承实践能力,推动文化保护传承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坚持守正与创新并重,着力讲好银川文化故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审美理念、匠作精神,再策划推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打造更多具有银川标识的文化品牌,努力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不断提升“塞上江南、大美银川”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全面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积极培育数字娱乐、网络视听、沉浸式体验等产业新模式,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整合东线黄河金岸旅游资源,推进多元化供给、差异化创新、融合化发展、精品化培育,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文艺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建立健全有步骤、有层次、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德艺双馨、专业均衡、结构合理、数量稳定的文艺人才队伍。

中卫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鹏: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接续实施以“守护黄河根脉”为主题的传承黄河文化基因、延续中华历史文脉推进工程。坚持以文铸魂,提升文化凝聚力。持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度挖掘黄河文化价值内核,推出“守护黄河根脉”系列丛书、纪录片《古韵中卫》、影视MV《歌声里的民心》等优秀作品,着力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坚持以文兴业,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大对古建筑、古镇、古村等农耕文化遗产和引黄古灌区、古渡口、治河技术等水文遗产的保护传承力度,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丰富黄河古瓷、黄河陶印等“黄河印象”系列文创产品。坚持以文惠民,提升文化服务力。开展“千名文艺志愿者进基层”主题实践、“文化大篷车”“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演出、全民阅读、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等品牌活动和优秀原创剧目下基层展演、农民合唱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放大“大战场农民合唱团”“永乐村艺术巷”等基层文艺品牌示范引领效应,打造黄河中卫段精神标识、文化标识、地理标识。坚持以文传声,提升文化影响力。开展刺绣、剪纸、手工地毯、烙画等文化元素展演展示,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览展会,摄制《中卫欢迎您》宣传片,推动“黄河印象”文化品牌“走出去”,使中卫声音传得更远、城市形象更加鲜亮。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马强:作为发掘中华文明源流、阐释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考古工作者,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田野考古和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工作中去,以扎扎实实的调查成果更好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自1923年发掘水洞沟遗址开始,宁夏考古工作已有百年。几代宁夏考古人在古老的塞上大地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开展考古发掘与研究,一系列重要发现揭示了宁夏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证实了宁夏地区4万年的人类史、1万年的文化史、5000年的文明史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依据。宁夏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起源地之一。从北到南都有遗址发现,成为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这一重要课题的关键区域。宁夏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映证了以陇山为中心的宁南地区(泾渭上游)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商周时期的姚河塬遗址是西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诸侯国都邑城址,通过甲骨文解读其国别为“获国”,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对于我们认识周人在西北边疆区域的经营管控模式、西周诸侯国的都邑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深化了中华文明探源的进程,表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

--> 2023-06-26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77917.html 1 坚定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打造文化兴盛沃土 努力建设文化强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