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拦河大坝,是宁夏境内仅有的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横亘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
6月25日,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美丽新宁夏 黄河千里行”采访小分队一行站在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上,拦河大坝一览无余——一坝之隔,坝上的黄河水位比坝下高出不少,果然是“高峡出平湖”。
半个多世纪以来,青铜峡拦河大坝在灌溉、发电、防洪、防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惠泽宁夏乃至全国。此外,这座大坝还“无意间”塑造出水库型湿地——由于坝体阻挡带来的泥沙淤积长年累月沿黄河两岸向南延伸,形成一个集林区、湖泊、滩涂地并存的水库型湿地,山水林田湖草沙7大元素一应俱全,共26.24万亩。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中,孕育出仅次于青海湖的“西北第二大鸟岛”;有12条古渠发源于此,浇灌出650万亩良田,占宁夏引黄灌溉面积的大半;这里既是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取水所在地,也是宁夏宁东东线供水工程取水所在地。
告别青铜峡拦河大坝,记者沿黄河向南驱车行驶30多公里,来到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进入青铜峡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
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芦苇。
据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马建民介绍,保护区20余个大小不一的湖泊就“藏身”在这片芦苇中,形成了颇有规模的芦苇荡。这一连串的湖泊“珍珠”,被“串”在黄河古道上,与今日的黄河近在咫尺。
顺着比车身略宽的坚实土路前行,记者看到一片被芦苇、蒲草等绿植环绕的湖泊。湖面碧绿澄清,只见细缓水流向前涌动。马建民介绍,今年的湖面水位要比黄河高出1.5米,湖水就往黄河注入。湖水的来源有雨水、山泉水、灌溉退水等。经过湿地独特的吸附和净化,实现了浑水进、清水出,“就像是滤芯”。
行进过程中,不时惊起一只只水鸟,有锦鸡、苍鹭、鸬鹚……还有罕见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卷羽鹈鹕。今年春天,有几只卷羽鹈鹕现身银川黄河湿地,吸引了一众摄影师前往拍摄。
“环境好不好,关键看水鸟。”马建民说,库区湿地有鸟类212种,其中一级保护鸟类就有15种,候鸟迁徙期时种群数量达到100多万只,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包括水鸟在内,库区湿地有各种动物287种,近年来的“新住户”主要是野猪。在红外摄像装置录制的库区湿地视频里,还有红隼凌空俯冲捕食老鼠的镜头。
再向前行进,湖泊渐渐少了,沿途长满了芨芨草、罗布麻等。马建民说,去年8月下旬,库区湿地收割了60多公里防火隔离带的杂草,对小部分芦苇平茬以利于当年秋冬防火,也有助于芦苇次年长得更好,还能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道路即将拐弯时,采访小分队来到了黄河西岸,对岸就是牛首山。在建的牛首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清晰可见,特别是山上的大型水库,蓄水后在晴空下仿佛一块“蓝宝石”,很是耀眼。该项目利用黄河水重力势能发电,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1亿千瓦时,是不折不扣的清洁能源。
鸟岛,是记者一行造访库区湿地的最后一站。
鸟岛南北长10余公里,东西宽3公里。其中有5000多亩的天然林,以及2万多亩的天鹅湖、中心湖、西湖。
3000多亩的水面蔚为壮观,里面长着一丛丛不知名的草,像是水中灌木,那是鸟儿的栖息地。沿着中心湖游走一圈,里程达到8.6公里,一路上很安静。以前,中心湖交由旅游公司开发运营,却让很多天生喜静的水鸟“敬而远之”。和公司一起退出的还有215户农民,他们在库区湿地围堰造田、开荒种地、挖塘养鱼。到2019年,管理局累计完成12.05万亩湿地的退耕还湿工作,实现“人退鸟进”,让很多候鸟变留鸟。
去年7月的那一幕幕百鸟翔集的美丽画面,至今让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副局长李辉民记忆犹新——每到黄昏时分,就有大批幼年白鹭齐聚鸟岛水面,集体练习飞翔,“猛一看,就像是白色云团在翻滚”。3年前,李辉民刚到库区湿地工作时,一整年才邂逅7只天鹅,如今达到了近200只。“现在是‘千鹤万雁’,灰鹤和大雁的种群数量都比我刚来履职时翻了好几番。”
库区湿地员工游走在鸟岛上,常能邂逅到各种稀罕鸟类,与这里是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加油站”息息相关。每到春秋迁徙时节,都有大批候鸟在这里落脚。库区湿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59种、鱼类42种,成为这些长途跋涉飞鸟的丰富食物。加上这里没有人类活动,候鸟们也能安心歇息。“饭饱力足”后,这些候鸟沿着多条全球迁徙线路继续前飞,北抵贝加尔湖、西伯利亚等地区,南至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看来,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秉承的“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保护方针,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李辉民说,守着这么好的生态资源,管理局没有理由不好好保护。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了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让保护工作更加有法可依。
虽是保护区,青铜峡库区湿地也绝非“闭门谢客”,而是常常邀请周边村民、人大代表、科研人员等入内参观,不久前又有50多人的团体来参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库区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已经极为明显,并在湿地(鸟岛)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中心进行了集中展示。
青铜峡库区湿地保护建设管理局是马建民工作的最后一站——年近60的他今年就要退休了。马建民说,在库区湿地,他最喜欢和鸟儿打交道,这些“小精灵”叽叽喳喳,让他收获了一份心灵上的纯粹和宁静。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苏峰 李涛 杜晓星 何耐江 王沛瑶 杨玉瑛 何婉蓉 采写/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