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共饮一河水 亲如一家人

吴忠市所辖五个县(市、区)都惠泽于母亲河良多——或是黄河穿境而过,或是建有大型扬黄工程,生产生活用水都仰仗这条大河。

作为“黄河明珠”,吴忠市可做的“文章”不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贯穿其中的精神主线。在这座美丽的沿黄城市里,各族群众同饮一河水,黄河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水到渠成”。

(一)

新华社区位于吴忠市利通区,有1万多居民,这里的“睦邻·家”社区工作品牌打造得很有特色——“睦邻·家”党群服务中心(驿站)、“石榴籽工作室”、“睦邻小院”、“睦邻会客厅”等,成为广大居民人心归聚的精神乐园。

最近,新华社区搞了一场“睦邻大家宴”活动,数百名党员群众共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庆祝端午节、建党节及社区邻居节等。大家品尝粽子、粉汤、油香等特色美食,欣赏《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踏歌起舞的中国》等众邻里表演的歌舞节目。

活动现场,一个红色蛋糕引人注目,那是新华社区党员徐冬萍精心准备的,用来庆祝党的102岁生日。“今天,我们和党一起过生日!”大家品尝蛋糕时,纷纷许下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愿望。

最近半个多月,新华社区举办了一场又一场睦邻活动,让大伙儿在交流交往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间,马向华包的大枣花豆馅粽子深受邻居们喜爱。

72岁的马向华家住新华社区文景苑小区,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隔了条秦渠。退休后的马向华常在社区帮忙,她告诉新华社区党委书记马芳:“退休后,我过得很幸福,就想着回报社会,你们有啥需要就叫我。”

感受到新华社区温暖的不仅有辖区居民,还有利通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员们,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来自外省区。近年来,新华社区与利通区消防救援大队结成对子,常常开展共建活动,双方人员还互认了“干亲”。

马向华就是位干奶奶,这些年她认了2位干孙子。平日里,她为干孙子买衣物、送袜子。碰上节日,马奶奶就会请干孙子到家来,亲自下厨为他们烹制美食……端午节前,马向华和新华社区居民来到利通区消防救援大队,和官兵们一道包起了粽子。

马芳亦从繁重的社区工作中抽出身来,认了2名山东籍的干儿子,结亲11年。其中一个叫刘文伟,如今回到山东济南继续从事消防救援工作,成了3个孩子父亲的他和干妈马芳联系不断。

(二)

端午节前夕,青铜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收到1000余份订单。各地顾客抢购这里生产的香包、掐丝画……制作这些精美手工艺品的正是托养在此的几十名残疾人。

记者流连在托养中心的2间就业创业室中,见到里面陈列着的各种手工艺产品,其设计之巧妙、制作之精美令人叫绝。

青铜峡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田学军说,残疾人心灵手巧的程度不输正常人,其专注度甚至更高,很适合手工艺品方向的就业。对于智力缺陷人员,青铜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会安排他们做一些简单重复劳动,像是纸扎、小挂件等产品的制作。

这些心灵手巧的残疾人不光在青铜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就业,还有10名手艺精湛者被青峡绣女辅助性就业机构聘为员工。然而,青铜峡市有多达8778位残疾人,入住青铜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的毕竟是少数。

就业服务,如何才能送到更多残疾人的家门口?

近年来,青铜峡市创新实践“市残联提供物质保障、青峡绣女辅助性就业机构教授专业技能、品牌公司长期收购”工作模式,在城乡打造“石榴籽”家园、创客空间、“美丽工坊”等创业就业窗口,让残疾人在家门口有事做、有钱赚。

在青铜峡市裕民街道南苑社区的手工坊,有100多名居民加工挂件、手提包等手工产品,平均每人每天有五六十元的收入。员工中,除了残疾人,也有许多肢体健全的妇女和老人。

方玲玉是个24岁的姑娘,她在工作之余累计创作散文10余篇,其中有2篇在公开刊物发表。在青铜峡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她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富足。

(三)

在吴忠市采访,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数不胜数,其背后是这座城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持之以恒的用功。

吴忠市持续39年开展“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持续18年举办“社区邻居节”,打造“好邻居中秋一日游”“重阳节话邻里情”“喜庆农民丰收节”“社区千家宴”等品牌活动。2016年、2021年,吴忠市连续2轮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所辖5个县(市、区)全部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36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单位),288个单位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单位)。

社区之家、助残之家、校园之家、乡村之家……在吴忠市,团结和睦的“大家”还有不少,尽管领域各有不同,其共同心愿却是深植人们心底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记者来到吴忠市利通区第三小学三年级(5)班课堂,碰见何淑芳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道德与法治课,主题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被问及个人应该如何践行这一时代主题时,马靖雯同学表示要“好好学习,勤俭节约,热爱祖国热爱党”。

在这所小学多间功能室中,记者看到扎染、沙画等手工作品,这些都是孩子们的作品。校方通过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增强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在利通区第三小学开辟的读书小柜前,五年级(5)班学生杨思语、马嘉妮正在翻阅与中国梦相关的图书。她们说:“要和身边同学搞好团结,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共筑中国梦。”

吴忠城外,黄河水滔滔不绝,激荡起“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的时代强音。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苏峰 李涛 杜晓星 何耐江 杨玉瑛 王沛瑶 何婉蓉)

--> 2023-07-05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79045.html 1 共饮一河水 亲如一家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