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揭秘奔跑的宁东背后蕴藏的“实干密码”

本报记者 秦 磊 乔素华 贾 莉 文/图

中试基地,工作人员在检查设备。

宁东中试实验室。

奔跑是一种姿态,昂扬向上,永不言败。

在宁东,奔跑是一种常态。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视察,在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年产400万吨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现场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为这座荒原上崛起的现代煤化工基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7年来,宁东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拼搏奋进谱写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生动实践,以全力奔跑之势、以敢为人先之志,跨越了一次次障碍,迎接了一次次挑战,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创新壮举,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将这座现代化工业园区推向了全新高度。

忆往昔,成功与挫折相伴;看今朝,责任与使命在肩;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宁东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自觉服务区域发展,用苦干实干爬坡过坎,用巧干会干化“危”为“机”,把能源命脉牢牢攥在国人手中,实现了从“地下”到“地上”、从“黑”到“白”、从“白”到“彩”的产业三级跳,完成了“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的目标。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2022年,宁东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工业体量约占全区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财政总收入超过160亿元,税收总量占全区近四分之一,成为我国中西部最大的化工园区;5次受到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通报表扬;连续5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前10名,2022年创造了第5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奔跑的宁东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实干密码”?

科学干,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西北戈壁,大漠孤烟,谁能想到,黄土之下竟蕴藏着令人惊叹的能量。

在宁夏灵武、盐池、同心、红寺堡地区,有一个南北长130公里、东西宽50公里缺少人烟的地带,20多年前,这里被探明煤炭储量273亿吨、远景储量1394.3亿吨,是全国罕见的储量大、煤质好、地质构造简单的整装煤田,被列为国家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

这是大自然给中国、给宁夏的慷慨馈赠。

因煤而兴,也受煤之困。多年来,因粗放发展、产能过剩、盈利下滑,宁夏煤炭产业一度显露颓势。

2003年起,响应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号召,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开发建设宁东基地,将之列为自治区“一号工程”。拉长煤炭产业链,让煤炭就地转化,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宁东,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2013年9月,宁夏煤业煤制油示范项目开工。

“因未掌握煤制油关键核心技术,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建设之初,我们与国外技术寡头南非萨索公司谈判10余年未果。”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化学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虎回忆:“为了不再受制于人,在项目建设之路上,我们联合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先后组织实施了37项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及材料的国产化攻关,创造了煤制油项目国产化率超过98%的建设奇迹,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创新之路,荆棘遍布。为了项目尽快完工,最多时,有3万名工人同时施工。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出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此后,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公司对煤制油项目在时间、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试车程序,倒排试车计划,严把试车进度关、安全关和质量关等关口。”李虎说,为了实现既定目标,突击队员们白天攻关试车问题,晚上推演试车方案,共查出和修改设计问题1039项,先后组织编制、审核各类试车技术资料及方案132项。随着目标时间越来越近,在实际试车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难题被攻克。

2016年12月21日23时50分,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成功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该项目攻克了大型煤炭间接液化“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从千吨级中试到400万吨/年的工程放大,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煤炭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建成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实现“安全稳定清洁”运行,整体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项目共取得发明专利162件,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4项,制定国家标准7项。

这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时刻——至此,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的国家。

精准干,煤化企业也需“绣花功夫”

“产油了!产出合格油品了!”

今年5月20日晚,宁夏煤业煤制油分公司中央控制室中欢声如潮。当日,油品合成费托装置成功引入原料气,产出合格油品,标志着装置实现大检修后一次性开车成功,较计划整整提前53个小时。

装置体检,分秒必争。

自4月18日全装置停车至油品产出,一场历经33天,近2万人共同参与的检修“大考”,不负嘱托,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早在一年前,我们就开始准备此次大检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整体生产,检修必须做到高效准确。”煤制油分公司合成油厂生产管理科副科长马海云说:“精和细,是这次检修准备工作的关键词。”

42套71台大机组、2406项技术方案、7161项物资、11172项检修任务……项目多、规模大,加之遍地开花、深度交叉的多种高风险检修作业同步开展,要想高质量完成此次大检修,各项工作必须精之又精,细之又细。

检修准备阶段,分公司各厂中心部门负责人、各专业专家组织专题会议近20次,充分识别工艺交出难点、检修重点,细化各项工作时间;分公司机械动力部对每项工作建立细化表,细化责任任务,大到一项方案,小到一个垫片,都记录在案。

5月中旬,气温起伏不定,一场连阴雨气温骤降。在动力厂的6号发电机组厂房11米高的平台上,上演了一场人与时间、人与低温天气的“追逐战”。作为汽轮机的核心,转子和隔板中心的检测、打磨工作极其重要,0.05毫米的允许间隙里,起吊、接缸、拆卸、检测、打磨等步骤都必须精准到位。抢修人员施展功力,微毫空间“画乾坤”,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确保了汽轮机一次性检修成功。

费托合成反应器蜡过滤管更换清理作为此次合成油厂重点检修项目,直接影响费托装置的高负荷运行。一台反应器内置有92个出蜡口,仅三四系列反应器就有1536根蜡过滤管。由6名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不分昼夜连续奋战72个小时,完成了拆解、装填并验收合格,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5月27日,煤制油分公司甲醇、油品产品线先后达到100%运行负荷,2023年装置大检修战役告捷。

在宁东,“精准干”融入“血液”,煤化企业用的是“绣花功夫”。煤制油产品也愈发精细,不仅能产出高端润滑油、食品蜡等,还能作为航空航天燃料使用。

从“傻大黑粗”向“窈窕淑女”转身,宁东基地持续推动产业间、企业间耦合共生、原料和产品互供互享、节能减排,实现企业内和企业间清洁生产、能源梯级利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源头减量、循环利用、零排放和产业链合理延伸的循环型工业体系——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精准干”描补细节,贡献良多。

高质量干,昔日“黑金”实现华丽转身

7月13日,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实验室里,宁东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环保总监王小辉拿起一块蜂窝状的“小黑块”对记者说:“你们猜猜,这是做什么用的?”

蜂窝煤?净化炭?

王小辉说:“它叫低温脱硝催化剂,可净化锅炉废气,脱硝率达到94%以上。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煤。”

谁能想到,昔日造成污染的“祸首”,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会成为解决污染的“利器”。

这种“跨界”,无处不在。

精致的香水、高铁上的隔音阻燃材料、汽车的保险杠,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出自煤;嫦娥五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不仅能抵御月球表面恶劣环境,还能保证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制作红旗的基础材料高性能芳纶纤维,也与煤炭息息相关。

在宁东,煤炭中的一切有效成分都被“吃干榨净”,由煤炭衍生出数十种工业产品,价值翻到近百倍。

2023年1月,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宁东基地“二次创业”行动计划;2023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支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为宁东基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提出了目标。

如今的宁东,以煤为基、依煤而行,持续做精做细做优“煤”文章,通过精准引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改变了过去“挖煤卖煤、烧煤卖电”的格局,产业结构的特色越来越优、绿色低碳的成色越来越足、生态环保的底色越来越亮,实现了“由地下到空中”“由黑变白”“由粗到细”的蝶变,以煤为头、以化为尾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如今的宁东,主动担当、振奋精神,苦干实干、巧干会干,正向着世界一流的国家级煤化工基地加速奔跑,为宁夏高质量发展探路引航。

--> 2023-07-18 本报记者 秦 磊 乔素华 贾 莉 文/图 ——揭秘奔跑的宁东背后蕴藏的“实干密码”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81030.html 1 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