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大珠小珠酿新色

——美丽新宁夏系列报道之七

本报记者 王婧雅 马 楠 文/图

工人们采摘葡萄。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进入采摘期,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工人检查包装好的葡萄酒。

贺兰山采矿塌陷区如今已变成了葡萄绿洲。

陈建琴查看葡萄长势。

贺兰山东麓,葡萄树整齐排列,与不远处的贺兰山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北纬37°43'-39°23',南北绵延200多公里的“天然屏障”贺兰山,阻隔了沙尘和寒流,流经宁夏397公里的黄河,调节了葡萄生长期的气候。得此一山一河之形胜,孕育出一片神奇的土地——贺兰山东麓。这里风土条件独特,是世界公认最好的葡萄酒产区,作为“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宁夏之行必有葡萄酒堡之旅。

7月下旬,清晨的葡萄园,微风拂面,枝头上的赤霞珠沐浴着阳光,不久之后,这些晶莹剔透的小绿果将成熟转红。

检查葡萄长势,提醒工人打去枝头副梢,作为宁夏利思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的酿酒师,陈建琴每天的工作从田间开始。

1995年大学毕业后,陈建琴被分配到宁夏西夏王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工作。“好奇那紫色的葡萄颗粒如何变成了觥筹交错的佳酿?”一粒种子埋藏于心,让她展开了美酒诗篇的第一步。

3毫米,瓶壁里面到外面的距离,是一颗葡萄到一瓶好酒之间的距离。不是每颗葡萄,都有资格踏上这3毫米的旅程。它必是葡萄园中的优胜者,经历日照雨淋、丰收采摘,忍受“剧痛”的压榨、除梗,入罐入桶的发酵、陈酿……直至进瓶装上橡木或螺旋塞,印上自己独有的酒标才能入市。

陈建琴走过了葡萄酿成酒的每个环节,从田间地头的种植员到酿酒车间的化验员、技术员、技术部负责人,终成酿酒师,一步步走来,像等待一瓶贺兰山东麓佳酿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发酵。

2015年底,陈建琴加入宁夏利思酒庄任职酿酒师。藏于高楼大厦背后的利思酒庄,一墙之外是忙碌喧嚣的街道,一墙之内是静谧安逸的葡萄园。陶醉于自然,沉醉于佳酿,在这里,陈建琴陪伴利思摘得了一项项国际葡萄酒大奖,也见证着利思晋升为宁夏产区最年轻的二级酒庄。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近年来,宁夏在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同时,将产业同全域旅游、教育培训、休闲康养等相结合。现有酒庄和种植企业实体228家,其中116家已建成的酒庄中有1/3以上具备旅游接待功能,获得2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酒庄有13家,年接待游客超过135万人次。此外,产区及酒庄建设了5个葡萄酒专题博物馆和1个城市酒窖,传播葡萄酒文化、传承葡萄酒红色基因。酒庄旅游已成为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贺兰山东麓产区也先后荣膺“世界十大最具潜力葡萄酒旅游产区”“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

行走在贺兰山东麓,你可以在贺兰晴雪酒庄看“满眼但知银世界,举头都是玉江山”;在志辉源石酒庄观“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也可以在宁夏张裕龙谕酒庄品酒课堂与品酒师互动交流,亲手制作一瓶纪念酒;在贺东庄园邂逅百年老藤,见证葡萄变为佳酿的神奇旅程;在农垦玉泉国际酒庄住明星客房、体验彩绘民宿;在西鸽酒庄溯源西北文化,回望曾狼烟四起的明代烽火台,在吟诗赏星下赴一场美酒之约。

“几回兀坐穹庐下,赖有葡萄酒熟初”。

一山一河共同哺育了贺兰山东麓这条盛产葡萄美酒的长廊,而在这条长廊上的酒堡之旅,更是动与静的结合,品酒、采摘、自酿,登高、观星、露营……循着20条酒庄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葡萄酒的浪漫也在不经意间融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俊秀与柔情。

--> 2023-08-04 本报记者 王婧雅 马 楠 文/图 ——美丽新宁夏系列报道之七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83536.html 1 大珠小珠酿新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