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六盘高峰“绿”映“红”

8月4日,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美丽新宁夏·黄河千里行”采访小分队来到六盘山。

六盘山是黄河支流清水河和葫芦河的主要发源地,每年有近3亿立方米的径流量惠及周边200多万人。小分队采访之时,六盘山清凉宜人,山上山下客流不断,迎来旅游高峰期。宁夏六盘山旅游集团副总经理王安平介绍,广大游客这个时节登上六盘山,是在赏“红”观“绿”。

六盘山“红”得耀眼。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途经六盘山,书就了著名词作《清平乐·六盘山》,成功翻越了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近年来,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红色六盘”跻身宁夏“二十一景”行列。

六盘山“绿”得可人。作为西北地区“高原绿岛”,六盘山森林覆盖率80%以上,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到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和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登胜利之山、寻泾水之源、泡天然氧吧、享自然宁静,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眼下,固原市正着力打造“红绿六盘”主题旅游线,多角度展示六盘山区在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高山上下“绿”映“红”。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六盘山区文旅之花正在怒放……

山上沉浸游

记者一行来到六盘山,首先走的是掩映在松林中的红军小道,体验一次“长征”。

带领记者徒步红军小道的是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马晓东。他介绍,这条小道全长2.5公里,象征着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沿途还设置着众多长征经典场景。在红军小道出发地,一支“红军队伍”也整装待发。马晓东说,这是宁夏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专业演员扮演的,沿途表演《不朽的长征》——一场原创的六盘山红色沉浸式实景演出。

在悠扬的旋律中,这支队伍正和当地群众依依惜别:老妈妈手捧干粮、鞋底送给红军战士,战士高声感谢……面对此情此景,游客们很快沉浸到当年的历史场景中。不少人纷纷拿出手机,拍下“十送红军”的感人一幕。

行进在红军小道,身上为遮天蔽日的松林阴凉所覆盖,一股股山泉在小桥下方悄悄流淌,脚边盛放着各色小花。记者一行朝六盘山主峰而去,途经泾源县六盘山镇和尚铺村。马晓东说,在该村一家车马店里,“西部歌王”王洛宾邂逅了店主五朵梅,被对方演唱的花儿《眼泪花儿把心淹了》深深打动,从此在大西北扎下根来。和尚铺村建有王洛宾文化园、五朵梅客栈,成为八方游客热衷的六盘山打卡地之一。

绕过一个又一个急转山弯路,终于来到了红军长征纪念广场。记者拾级而上,向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走去,走到纪念馆尽头顺着一截楼梯登上馆顶,眼前豁然开朗:天高云淡,凭栏一览众山小。馆顶矗立有26.8米高的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碑,巍峨雄壮,碑体书有《清平乐·六盘山》全词。

翻越六盘山,红军长征从这里走向胜利。后人登上这座胜利之山,汲取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走好新的长征路,继续走向新的胜利。

山下宿民居

隆德县城关镇杨家店村,坐落在六盘山西麓。

杨家店村,也是一片“红”得耀眼的土地:1935年8月17日下午,红二十五军侦察部队在杨家店村截获国民党邮车。当晚,这支部队从杨家店翻越六盘山,与大部队一道挥师东进。

杨家店村不仅把这段红色历史记录在村史馆中,还发展起了红色旅游——村子和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游客中心只有一路之隔。

作为中组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红色村庄”,杨家店村建成村史馆、红星主题广场、精品民宿等高标准基础设施,为发展乡村旅游配备了不俗的“硬件”。另外,甘甜的山泉水、凉爽的气候也是核心竞争力,吸引了不少游客。

早在2017年,30岁的杜晓英就在杨家店村干起了农家乐,她头脑灵活,服务热情,招揽了不少生意。2021年2月,杜晓英担任杨家店村村委会主任,带领更多乡亲们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产业。

记者跟着杜晓英首先来到杨家店村集体民宿2号院:“烟火隆德”。

“最近银川最高气温有30多摄氏度,这里只有18摄氏度,凉快得很。”一位中年男子说起了入住“烟火隆德”的避暑初衷。当天,他们一家从银川自驾过来,打算在这里待3天。

“烟火隆德”的“管家”叫杨国雄,是隆德本地人,在家门口上班,他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杜晓英说,预计今年村集体创收在30万元以上,其中民宿旅游占了大头。

在做大民宿生意的路上,杨家店村依靠的不光是村集体和村里人,还“借船出海”,和宁夏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村郊打造“望红民窑”:把18孔窑洞升级改造为高端精品民宿,在今年7月18日建成运营。

六盘山下基因红。杨家店人充分用好家门口这笔红色资源,教育后来人不忘初心的同时,实现精神、物质的“双丰收”。(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苏峰 杜晓星 何耐江 王沛瑶 杨玉瑛 何婉蓉 马磊)

--> 2023-08-12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84783.html 1 六盘高峰“绿”映“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