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灵武市让文明成为城市最亮底色

航拍灵武市全貌。

传统体育进校园。

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

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梧桐树乡陶家圈村村民用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交管部门开展文明出行主题宣传。

灵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走进枣博园。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灵武市被确定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这张来之不易的“入场券”,既是动力更是压力。

近年来,灵武市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作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工程”,作为营造最优营商环境和最美城市形象的“品牌工程”,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市民素质,千年古县从“面子”到“里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铸就了一座“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美丽城市。

文明之花 在城市每个角落盛开

灵武市文明城市创建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统筹推进,着力完善城市管理、培育文明风尚、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在更高起点上向着文明城市目标迈进。

“我带着孙子来逛逛,一下子就被新增的马拉车铜雕像吸引了,我们拍了好多照片。”在灵武市枣博园,市民杨学兰带着孙子在铜雕像前玩耍。近日不少市民发现,灵武市在一些重要旅游景点、街道新安装了铜雕像。灵武市第四小学门口摆放着“百善孝为先”的帮母亲洗脚的铜雕像,公园摆放了下象棋对弈铜雕像,枣博园摆放了供市民游客拍照打卡的马拉车铜雕像……不同内容的铜雕像放置在不同位置,既起到导流地标的作用,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让文化流淌在城市的毛细血管,用艺术滋养城市的神经末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市民杨颖丽表示,形态迥异的各类铜雕像特别有艺术范儿,不仅增加了城市的艺术氛围和人文气息,也传承了城市历史文脉,让灵武市释放更多的自信和活力。

为给经营者提供舒适的销售环境,8月7日,灵武市综合执法局为城区的西瓜便民临时摊点送去44顶遮阳帐篷,以实际行动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是灵武市综合执法局在城区设置西瓜便民临时摊点的基础上,又一惠民措施。该局购置一批统一大小、统一式样的蓝色帐篷,为城区西瓜便民临时摊点安了“家”。

“这个遮阳篷太实用了,有了它不怕日晒雨淋了。”西湖名邸一期南门口的摊主冯秋玲说,便民摊点安装了遮阳篷,看上去整齐美观,又为经营者提供了方便。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灵武市综合执法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逐步加强对流动摊点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在改善提升城区环境的同时,也破解了管理难题,增加了民生温度。 “小王,刚才我值岗时发现有飞线充电,这几天时不时下雨,这样非常危险。”8月5日一大早,灵武市城区街道谢家井社区联络员杨国兴对带班网格员王丹说。

发现问题后,社区网格员与联络员立刻到辖区开展整治。老旧小区受地理环境影响,没办法安装充电桩,“飞线”充电一直是老旧小区治理的难点。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灵武市开展了“飞线”整治行动,在每户居民家的煤房安装电表,解决了居民私拉电线充电的问题,保障了居民用电安全。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为了争荣誉、拿牌子,我们要让群众生活品质高起来、幸福笑脸多起来、精气神立起来。”灵武市文明办主任吴耀军表示,文明是一种力量,它支撑着城市的脊梁;是一把火炬,它映照着民心,灵武市将用文明立起“城市精神”新高度。

灵武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荣获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先后完成“三纵四横”唐韵街区改造、枣博园提升等市政工程,投资建设5G基站361个,健身步道60余公里。开展“完整社区”试点建设,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34个8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物业由政府兜底服务实现全覆盖,在宁夏率先实现专职网格员全覆盖。

民生服务 让幸福生活成色更足

“原来冬天取暖烧炉子,夜里要给炉子添煤,又麻烦又不安全。去年底我们用上了电取暖,一觉可以睡到天亮,房子暖和又干净。”马家滩镇大羊其村村民刘振华诉说着“煤改电”带来的好处。

灵武市实施“煤改电”清洁取暖,一头连着百姓冷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去年,该市针对农村地区冬季取暖主要靠燃煤的现状,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取暖项目,各乡镇根据实际需求安装空气源热泵热水机、蓄热式电供暖设备等,构建绿色、节约、高效、协调的清洁供暖体系,让群众暖身更暖心。2024年底,预计实施面积可达264.68万平方米。

灵武市实施“煤改电”项目,让村民彻底告别了过去烧煤倒灰、定时加煤、存在安全隐患的传统取暖方式,过上了高品质的生活。郝家桥镇沙江村村民杜月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空气源电暖气一天烧17元至18元的电,比烧煤每天节省两三元,一个月能节省60元至70元,政府为我们办的这个事太好了。” “实施‘煤改电’是灵武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沙江村‘煤改电’共有两种改造方式:第一种是太阳能供热,政府补助一部分,农户自筹3000元;第二种是空气能供热,政府补贴后,农户自筹1500元,供热面积最高达到每户80平方米,群众的积极性比较高。”沙江村党支部书记王辉说。

“最近我不怕出门了,因为楼梯间安装了铝合金扶手,楼梯上也安装了黄色的橡胶防滑条,出门安全了许多。”东塔镇城一村南苑小区居民陈淑梅说,她因视力残疾造成出行困难,小区无障碍设施改造解决了她的出行难题。

去年以来,灵武市高质量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为特殊群体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带来方便,不仅让残障人士感受到了便利,也让文明城市建设更有温度。

对郝家桥镇王家嘴村村民白建忠来说,去年该村争取15万元项目资金兴建的文化长廊、综合电子图书馆等,为他闲暇之余提供了好去处,他为村“两委”班子竖起了大拇指。

“我们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的新路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把规划蓝图变为施工图,开展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城市更新改造,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把灵武市建设成为宜居、智慧的现代化城市。”灵武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灵武市建成创城智慧管理云平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解决各类诉求1.8万件。累计投入65亿元用于民生事业,建成民生项目101个,农村“煤改电”让6494户群众身暖心更暖,解决“办证难”让8201户群众家安心更安。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有效解决,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

2022年,灵武市坚决扛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使命,坚持在改革创新中跨越突破,在县域发展中争先进位,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5.58亿元,居全区第一,同比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2%、7.4%,均居银川市第一;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银川市第一。争创国家及自治区试点13项,争得国家级荣誉43项、自治区级74项,首次跻身全国制造业百强和县级市品牌百强,跃升至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96位、中国西部百强县第25位、中国县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百强第90位,六项“国字号”排名均实现晋位,数量多、成色足,含金量创历年之最。

文明实践 为城乡注入强劲动能

在全民创城的浓厚氛围中,灵武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凝聚思想的坚强阵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在灵武市枣博园的时候,很多市民在这里晨练。就在大家锻炼身体为健康“加分”的时候,“幸福灵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开进了枣博园,由灵武市委党校教师、交警大队民警、文化馆文艺工作者组成的“灵武之声”宣讲团来到群众中间。各位宣讲员把对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解读与群众身边生产生活变化结合在一起,把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融合在一起,以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方式,让群众喜欢听、记得住、悟得透。

据了解,灵武市依托“幸福灵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深入城乡社区、公园广场等地开展学习宣传科学理论活动,探索出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实现了群众与理论宣讲“零距离”。先后举办各类主题宣讲活动3000多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

“王大爷,最近身体咋样?今天我们来找您签移风易俗承诺书。”不久前,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村党支部书记杨旭东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挨家挨户签订承诺书,同时开展移风易俗问卷调查,将移风易俗理念厚植在广大群众心中。

今年以来,灵武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风尚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等“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作用,严格落实《灵武市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有关规定》,100%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文明婚俗党员干部承诺书》,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婚丧事宜和奢侈浪费歪风,以良好的干部作风带党风、促政风、正民风。

“我们村自从建立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乡风民风发生了明显转变,村规民约明确提出抵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厚葬薄养、高额彩礼等不良习气,现在村民们都牢记在心并且遵守。”东塔镇宋桥村村民吴丽萍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灵武市把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典型带动、舆论引导、群众参与等形式,积极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真正让文明新风接地气、入人心。

近年来,灵武市持续推进“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活动400余场次,2821名各级“最美人物”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优秀模范,227个各级“文明细胞”激发城市文明活力,4人入选“中国好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文明单位6家,文明村镇创建率达95%、文明校园创建率达97%。

灵武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场、实践基地、主题公园等阵地226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防沙治沙展览馆入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立宁夏首家志愿服务学院,建设各类志愿服务点400余个,注册志愿服务队伍348支、志愿者5.3万名,年均开展活动4000余场次。创新打造“幸福灵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专线、“文明啄木鸟”“青春蜗牛壳”“知心奶奶互助团”等志愿服务品牌,凡人善举成为文明城市最亮底色。

灵武市坚持“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建在哪里”“老百姓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做什么”的核心理念,解群众所需、让群众参与、得群众之心,促进文明生根、实践成风。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灵武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2023-08-16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85381.html 1 灵武市让文明成为城市最亮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