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态工业文旅+影视基地+沉浸式文旅,宁夏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远去的历史新来的客

本报记者 左鸣远 见习记者 徐 琳

近日,记者走进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新搭建好的“东方照相馆”“永好理发店”“上市自行车修理站”……红红绿绿的门头,贴满广告画报的墙面,还有珍贵的黑白老照片,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旅程,让时光定格于那个充满回忆的年代。

“《大风吹》刚刚开机,这是一部关于‘90年代’西北边陲小镇故事的电影。”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主任翟磊说,剧组前期在石炭井取景并搭建所需场景,石炭井作为工业文旅影视小镇,今年又一次“热”了起来。

自石炭井从废弃矿区转型为工业文旅影视小镇以来,已成为现实主义、军旅题材、怀旧年代、未来科幻等影视剧的绝佳取景地,先后吸引了《万里归途》《我的父亲焦裕禄》《山海情》《绿皮小火车》等30余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拍摄,其中被外交部点赞的主旋律影片《万里归途》以16亿元票房成为2022年国庆档票房冠军。

“当时《万里归途》取景时想要一片带有红褐色的水域,我立刻就把剧组带到了马莲滩。”石炭井街道办事处环卫站站长葛义红是这里的“老人”,从父辈“支宁建设”到此后一直在这里生活,当她得知剧组需求后,就找到了马莲滩的一片褐色水域,解决了剧组的难题。

“从2017年开始,大家都开玩笑说我成了影视剧组的‘制片方’,正是因为熟悉石炭井的大街小巷,能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取景点,我也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好。”葛义红说。

在今年“五一”期间,大磴沟的翡翠湖竟让石炭井陷入了交通堵塞的局面。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这片美景,远远望去碧绿色的湖水似是绿宝石,如此亮丽的风景吸引了近万人次的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在抓好影视拍摄服务的同时,大武口区坚持将绿皮观光小火车、工业遗址与贺兰山生态治理成果、军事遗迹和影视拍摄点有效串联,开发打造生态工业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吸引自驾游、团体游、研学游和党建团建等各类群体参观游览。

“我们将继续建立完善影视拍摄服务及上下游配套产业,打造集影视拍摄、影视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式’影视基地,实现影视产业与工业旅游产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走出一条文旅影视小镇市场化、专业化发展路子,努力把石炭井打造成为中国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基地和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大武口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走在路上遇见“古人”是一场怎样的体验?走进“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伴随着日落,羯鼓鼓声与悠远羌笛响起,有喧嚣热闹的西域幻术和胡旋舞,有古老的黄河民俗婚礼现场,还有一场边城剑客飞跃天桥的决斗……仿佛穿越千年前的塞上边城,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大西北的狂野魅力。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场视觉盛宴。“我是刷短视频看到的,正好趁着暑假带着家人来体验一下,非常不错,也有宁夏特色,强推!”游客白杨感慨道。

“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项目以贺兰文化为核心,36出连台好戏、168个穿越古今人物、268分钟沉浸式夜游,让游客获得集看沉浸演艺、吃西北美食、逛非遗街区、游艺术小店、泡本土金汤温泉、住特色主题民宿等多种内容于一体的文旅新体验,彻底陶醉在贺兰山下的星空里,“一站式”感受神奇宁夏。

“如何让当地原有的文旅项目重拾热度是我们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看见贺兰”沉浸式演绎小镇项目总指挥杨涛说,不仅要让本地游客产生文化自信,也要让外地游客来此游玩能有共鸣,这才能让文旅资源变得鲜活。

“贺兰山的文化源远流长,把历史背景与人文特色相结合呈现出大型户外沉浸式演绎形式,让游客置身其中,展现出宁夏特有的风土人情。”杨涛说,自6月10日开园以来,“看见贺兰”沉浸式演艺小镇已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今年跟团游整体呈回暖态势,截至6月底,我们的营业额已达3500万元。”宁夏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成说,相比2019年,来宁旅游的外地游客增长了50%左右。宁夏旅游乱象少,互动体验式项目多,所以大部分外地游客来了以后会有惊喜感,满意度提高自然会让宁夏的旅游市场向好发展。

近年来,自治区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紧盯群众消费需求新变化,调整消费结构、释放发展动能,着力构建广泛联结、紧密联通、赋能聚力的文化旅游现代产业体系。据悉,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462.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0.75亿元,同比增长57.73%和113.34%。

--> 2023-08-21 本报记者 左鸣远 见习记者 徐 琳 生态工业文旅+影视基地+沉浸式文旅,宁夏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86247.html 1 远去的历史新来的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