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贺兰、绿水迢迢,生机勃勃。
漫步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湖,路在水中延、人如画中游,且行且歌;贺兰山脚下,曾经贫瘠的渣山和荒滩石地遍染绿意、瓜果飘香;因取水受限的企业通过交易平台购得农业结余用水,交易主体实现双向奔赴,激活发展“一池春水”;杂乱无章的碎田“改头换面”,变成田畴整齐的大片良田,奏响丰收欢歌……
时代的篇章不断开启,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石嘴山市坚持“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安排部署。今年,该市被赋予产业转型示范市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牵引,以绿色发展为路径,用“六权”改革之笔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绘就新图景。
改革破题万象新
宁夏排污权改革“第一锤”、工业地下水用水权改革“第一单”、土地权改革“第一宗”、山林权改革“第一票”在石嘴山市落地,农业用水累进加价机制、工矿废弃地复垦整治、排污权质押融资模式、“林票”“能票”机制等8项经验做法得到自治区党委通报表扬……
一桩桩、一件件、一幕幕,石嘴山市全力推动“六权”改革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处处展现出敢为人先的活力创新,这股改革劲风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精彩蝶变持续上演。
大局谋势、要处落子。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六权”改革。建立纵向到底的推进机制,相继制定出台《石嘴山市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实施方案》等44个改革配套文件,涵盖确权登记、交易规则、收储出让等方面,不断强化交易服务,破解改革难题,努力实现用水权节水增效、土地权盘活增值、排污权降污增益、山林权植绿增绿、用能权控能增产、碳排放权减碳增汇。
“针对改革中遇到的堵点难点问题,我们深入基层一线,奔着问题调查、追着问题研究、盯着问题施策,形成《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的调研报告》等7篇调研报告,为决策提供参考。”石嘴山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让每滴水创造更大价值
石嘴山市严守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红线,全方位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打造现代高效节水智慧灌区,节出“用水权指标”,通过用水权市场化交易,以“用水智慧”蹚出了一条改革之路。
今年4月,宁夏农垦前进农场与宁夏德泓太西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水权网上完成615万元交易,前进农场分别卖出用水权指标450万立方米、150万立方米,交易年限为2年9个月。
开源与节流并重。石嘴山市以农业用水权和工业用水权改革创新为突破,争取总体用水指标,并对企业进行用水量确权。管总量、调结构、提效益,突出节水增效抓用水权改革,从总量控制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发展难题。
“企业缺水发展受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想节水却缺资金,很多地方都存在这样的用水矛盾。”石嘴山市水务局工作人员蔡丹告诉记者,用水权入市交易主体双向奔赴的动力逐渐增强,以改革推动节水增效的效用显现,有效盘活水资源存量。
近年来,全国首宗工业企业地下水交易在石嘴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线上成交,完成全区首宗跨区域工业用水权交易。截至目前,该市共完成用水权交易41单,交易水权量1562.59万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石嘴山市水资源智慧管控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成后,实现工业企业自备井用水在线监测精准计量全覆盖。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深入推进。
降污增效的绿色蹊径
今年7月26日,位于惠农区河滨工业园区的宁夏日盛高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位于银川市的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完成20.213吨二氧化硫、28.875吨氮氧化物排污权交易,交易总金额约171万元。此次跨地市交易不仅打破了区域限制,为实现县区小循环到地市大循环打开新局面,同时也为自治区跨区域交易提供了示范案例。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去年,石嘴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2.5%,同比增加2.5个百分点,实现环境空气质量近8年来的最优水平。这得益于排污权改革以来,石嘴山市先试先行、积极探索,按照“谁排污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原则,对468家企业主要污染物初始排污权确权,探索性对地方特色铁合金、活性炭行业做确权核算,助力企业降污增益、减碳扩绿。
“新建企业想要获取排污量,最直接的方式是参与排污交易,形成‘减排量支持新增量’的良性循环。”宁夏碳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新强说,该公司先后在宁夏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购得二氧化硫排污指标20吨/年和氮氧化物16.136吨/年,用于企业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所需的排污量。
通过鼓励企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降低污染排放量,腾退排污权指标,积极入市交易,真正让企业的排污权资源变成流动的真金白银。平罗县盛达活性炭有限公司通过排污权交易率先享受到改革红利,先后与8家企业开展二级市场协议交易,目前该企业已获得排污权收益约100万元,并计划将收益资金用于污染防治设施建设。
目前,全市开展了35笔排污权交易,交易总金额约1600万元。宁夏碳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完成确权,积极竞拍,成功购得石嘴山市政府储备排污权20吨,单笔成交额109.8万元。
此外,石嘴山市鼓励通过无偿收回、有偿收储、资金补助减排项目按比例分配回收等形式,采取政府储备量定向协议交易的方式,解决企业交易难题。
从生态颜值到市场价值
石嘴山市山林权改革聚焦植绿增绿,放活林地经营权,保障林业收益权,增加绿化投入,提高绿化效益,不断推动山林添绿生金,让绿水青山实现“颜”“值”齐升。
围绕贺兰山生态修复、煤炭集中区生态整治等行动,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建立“政府规划引领+干部义务植树+企业划片认育+社会力量参与”的造林绿化机制,逐渐让贺兰山浅山区、河东沙地等区域披上新绿。累计完成贺兰山生态修复146平方公里,组织实施112个生态修复项目,完成营造林23.9万亩。
两年前,宁夏山林权改革“第一票”在惠农区落下,石嘴山市盛港煤焦化有限公司以4200万元的价格认购了6583.62亩生态林,完成“以林换能”“以林换碳”第一单认购签约。
石嘴山市把“以林换能”作为山林权改革的切入点,在惠农区探索林票换能票、能票换钞票、钞票换林票的“三票”联动机制,让寂静的山林成为流动资产,推动企业造林、认林、护林。
该市鼓励林票持有企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畜、林禽、林果等高效林业立体循环经济,培育壮大一批林业经营主体。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国土绿化、荒山造林、荒沙治理、生态修复等,共培育新型绿化经营主体73个,实现产值4432万元。
“沉睡”土地变成活资产
平罗县宝丰镇宝丰村菌菇产业融合示范园数十座大棚内,菌菇等长势喜人,“田头市场”新模式把交易市场搬到田间村口。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盐碱荒地,该村地处宁夏引黄灌区末端,土壤盐渍化严重,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一两万元。
乘着农村改革的东风,宝丰村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引进企业,获得一次性收益164万元。利用剩余建设用地实施菌菇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建设,带动60余户群众融入产业发展,150人实现就近务工就业。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0万元。
在石嘴山市,一个个村庄在改革的红利下,将“沉睡”的土地“唤醒”,实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活力,富民产业遍地开花,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
石嘴山市积极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推动农村经营性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让农民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共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9.1万宗、宅基地确权登记6.4万宗,完成入市交易162宗1575.16亩,出让价款1.16亿元,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3929.9万元。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石嘴山市政府紧盯锂电池、新材料、机械制造等重点领域项目,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债务关系简单且土地价值相对较高的土地,国有资本有偿收购土地使用权作为储备项目用地,通过二级市场转让给新项目,缩短了新项目落地时限。
截至目前,累计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586亩、处置闲置土地3840亩。通过工业用地弹性年期、“标准地”、混合供地模式,完成工业项目供地69宗302公顷,收缴土地出让金1.6亿元。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石嘴山市探索建立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制定全市工业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实施方案。开展能耗“双控”三年行动,全力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建成宁夏润阳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加快推进冠能新材料、氟峰新材料等全产业链项目,持续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通过梳理自治区碳排放权交易改革政策,该市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电力企业碳排放专项执法行动,完善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夯实碳排放权交易基础。
在改革中谋发展,于变局中开新篇。下一步,石嘴山市将把“六权”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以“大胆闯”的魄力、“先行试”的勇气、“持续推”的韧劲,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各项改革走深走实,再发力、再突破,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推动绿色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