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上小学,每当去学校附近小商店,都要多看几眼柜台里摆放的各种日记本。那时候,作业本都是一角钱一个的田字格本或者带横格的笔记本,而日记本要好几角钱甚至一元钱才能买到。
那时候,也许是老师要求的,也许是各自的爱好,小朋友们喜欢把看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看到有的同学用那种很漂亮很有质感的日记本摘抄,心中无比羡慕。日记本是我梦寐以求的美好物件,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小学毕业时,给老师买了一个,在扉页上工工整整写了一行:愿这小小的礼物,带去我深深的感谢!
到了中学,对日记本的喜爱有增无减。同学们有时会互相赠送日记本,我的美女同桌就收到过一本,有个同学要转学到外地了,临走时送了她一本。那是一个用橙色塑料皮包装的日记本,具体什么图案我忘记了,只记得橙色是那样的热情奔放。我不止一次地拿起同桌那个日记本,抚摸把玩。有一次,同桌说,你这么喜欢日记本,送给你吧。尽管我心里特别想要,但还是拒绝了。我觉得那里面有不属于我的情分在,而且日记本在我心里真的是太贵重了,无以回报,承受不起。
直到上了大学,在大学门口的文具店打折区,经过再三思量,我买了一个日记本,这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日记本,是小碎花纸皮的,十六开大小,我无比珍惜。现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我依旧保存着它。
翻开这个日记本,第一篇写的是“第一次坐火车”。记忆的闸门打开,二十年前的那个九月,我坐火车去大学,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那时候是绿皮车,我买的是硬座票,但其实一路都站着,整整二十四个小时。当时有个人在一个长条座位上躺着,谁给钱让谁坐,我对这种赚钱方式无比痛恨,而且我也没钱买座位。这些所见所闻我都写在了日记本上。
大学期间,我看了四大名著,把《三国演义》里面刘关张的人物外貌描写一一摘抄在这个日记本上。还有一些文学常识,也做了大量的摘抄。寒暑假时,跟着电视财经栏目学了一些知识,也在日记本上做了记录。
二十年了,这个日记本见证了我寒酸又青涩的学生时代,承载了我如饥似渴地遨游知识海洋的青春岁月,我们早已是老朋友了。
工作后,第一个“三八”妇女节,单位给每个女员工发了一个日记本,质量很好。另外,工作记录、开会记录、业务学习笔记等,都会给发质感很好的各种本子。但也许是物以稀为贵,或者是过了充满好奇的年龄,总之,不觉得日记本有什么金贵了,就觉得只是一个记录本而已。
如今,每当开学季,陪孩子去文具店买作业本和笔记本,看到日记本,总会勾起我无限记忆。那些形形色色的日记本,曾经是我那些年梦寐以求的。
人啊,总在经历,而经历的都成了过往。也许,就是这些点点滴滴,串成了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