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秋 词

钟 芳

时序匆匆,光阴荏苒,不经意间又到秋天。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也称七月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据史载,宋时立秋这一天,皇宫里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百官到场等候,“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这时,梧桐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其实从周朝开始,每逢由夏转秋之际,皇帝率文武百官到都城外的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丰收的仪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礼记·月令》云:“天子乃齐。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

这么重要的节气,民间自然也要热热闹闹迎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多吃肉食“贴秋膘”。“贴秋膘”最早传于北方,这与北方的气候有关。而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比较重,很多地方立秋节气后有“啃秋”的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有迎秋之意,后来人们把在立秋当天吃西瓜也称之“啃秋”。

立秋喻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代文人墨客总会吟诗作赋,以抒心怀。唐代诗人齐己《新秋》诗中云:“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宋代诗人刘翰的《立秋》云:“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全诗皆格调清和,淡远有致,写出了夏秋交替时的节令变化。

杜甫《立秋》诗云:“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虽说蝉鸣高树,依然声嘶力竭如流火盛夏,但不管怎么听,都夹杂着丝丝缕缕的悲戚苍凉之感,故自古便有“悲秋”一说。如唐代诗人李益在立秋前一日览镜自照,深慨韶华不再,惆怅不已:“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晚唐诗人令狐楚在《立秋日悲怀》:“清晓上高台,秋风今日来。又添新节恨,犹抱故年哀。泪岂挥能尽,泉终闭不开。更伤春月过,私服示无缞。”北宋诗人宋祁在《中山立秋》说:“白发光阴诚可惜,五年搔首望长安。”宋代诗人杨齐《立秋后有感》云:“功名未了男儿事,争遣心头系得旌。”他们所抒发的,是光阴虚度秋意浓的悲凉。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即立秋头5天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因为这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中5天,大地上早晨会有白色露水产生;后5天,蝉开始鸣叫了。唐代诗人司空曙在《立秋日》中写道:“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生动地描写了初秋时分,天气转凉,秋意阑珊的怡人景色。刘禹锡在《秋词》里亦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讴歌了秋天的美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开阔辽远而又富有生气的景象,引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立秋是一个季节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季节的开始。秋天是美的,美得那么实实在在,金风扫尽炎夏,秋高气爽,木叶斑斓,万物渐趋成熟,大地丰收在望。

--> 2023-09-27 钟 芳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1695.html 1 秋 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