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究

王 纯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高校来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事关为党为国育人育才、事关立德树人。因此,仔细研判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必然性与挑战性,探寻符合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对提升新媒体时代下国家安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时代下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必然

做好意识形态教育是新媒体时代的必然之举。一方面,意识形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作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自然成为国家安全发展的必要保障。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守卫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就是保卫国家建设力量、守卫国家生存发展安全。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必然选择。大学生虽然具备思维活跃和新生事物接受度高、适应力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鉴别能力不足、思想定力不强的弱点。因此,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是当代高校维护校园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意识形态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为其铸造抵御文化冲击的盔甲,才能使其明确自身担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在网络数据的洪流中保持冷静与理性。

新媒体时代下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挑战

新媒体信息渠道的巨大变革衍生出了点对点精准投送海量信息的传播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部分网络热点和社会突发事件等吸引大学生眼球的信息中夹带了非主流意识形态“私货”,而这种高迷惑性信息容易减弱大学生的防范心理,使其思维模式与价值指向在不自觉中发生偏航。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信息茧房”的特点致使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容易接触到易于诱发群体内信息同质化的相似言论,而由此引发的圈层化现象将从根本上阻断他类消息介入,最终形成信息断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既无法辨别信息又无法获得正确引导”的双重困境将增加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难度,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冲击。

新媒体时代下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路径

综上,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高度的应然性与必要性。掌握话语权是意识形态斗争制胜的法宝之一,因此高校必须立足于新媒体时代,把握舆论主动权与主导权,强化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抗干扰能力。

第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持续贯彻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指导方针。结合时代特点丰富创新教育方法,及时将正确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声音传递给大学生。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调动大学生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提高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入侵和渗透活动的警惕性,整合发挥主客观作用,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第二,要重视课程思政的引导作用,加强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意识形态教育不应只是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而应是贯穿整个高校课程体系的重点与主线。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队伍的建设任重道远,目前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自律严、人格正的高质量教育队伍。为保证意识形态教育效果,高校教师队伍首先要适应新媒体环境,结合新媒体信息传播特点,转变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完成从传统“师教生学”向新型“师教生想,师教生需”教学模式的转化。其次要协同构建思政课、专业课、实践课“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实现第一、第二课堂共同发力,使意识形态教育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理论引领作用。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媒介,思政课要创新意识形态教育模式,丰富意识形态教学环节,熟练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意识形态教育活动,将国家发展、政治认同等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第二课堂对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作用。在校内课余活动与校外实习实践等活动中,指导教师要守好意识形态教育阵地,及时针对热点事件线上线下联动发声,避免信息传递滞后产生负面影响。在实践中引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

第三,要优化新媒体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平台。高校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不同类型,结合其行为特点与生活习惯,整合其喜闻乐见的各类网络资源,因材施教打造意识形态教育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可将党课教育、专业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等内容以微党课、微教育和微讨论等短视频形式呈现。充分利用整块时间与碎片化时间,拓宽意识形态传播途径,提高意识形态传播效率,实现流量向精神内涵的“变现”。此外,还要做好对平台的长效监管工作,谨防非主流意识形态入侵,为大学生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面对社会现实与网络现象、多元文化及各类媒介多重碰撞的挑战,高校要在理清新媒体特征的基础上,有序有效开展意识形态系列教育活动,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至关重要的校园力量。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3-10-04 王 纯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2144.html 1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