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贺兰山下焕生机

——美丽新宁夏系列报道之十二

本报记者 李 涛 马 楠 王 洋 见习记者 李宏亮 文/图

一抹夕阳斜照在贺兰山三关口,蕴藏着厚重历史的明长城随着山脊蜿蜒曲折向前。

贺兰山下,热爱运动的人们挥洒着汗水。

从空中俯视,贺兰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湖城银川。

金秋十月,贺兰山下由绿渐黄,丁炳宁和队友们在山间骑行。

大家骑行结束后,持续了十多年的义务捡垃圾环节必不可少。

今年盛夏时节,贺兰山下百亩向日葵花海向阳绽放。

原来的采石矿坑如今已经成为一处美景。

宁夏以北,大漠无垠,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对银川平原“虎视眈眈”。而贺兰山的存在,阻止了西北沙漠对土地的侵蚀,也削弱了南下的西伯利亚冷气流,贺兰山也被宁夏儿女誉为“父亲山”。

贺兰山奇美秀丽,古松立于峭壁之间,残雪留存高山之巅,景色美不胜收。贺兰山东麓拥有宁夏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兰山岩画、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众多景区,“贺兰晴雪”“贺兰睡佛”“拜寺口双塔”等著名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近年来,自行车骑行已经成为人们游玩贺兰山的一种新兴方式,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选择以骑行的方式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健康生活理念,也为贺兰山逐年向好的生态环境作出了贡献。

丁炳宁,是较早参与贺兰山骑行运动的人。“18年前,我创立了宁夏第一家自行车俱乐部——自由骑士单车营地,那时候就想户外骑行既能锻炼身体、欣赏沿途风景,还能倡导人们低碳出行,一举多得。”丁炳宁说。在骑行的过程中不断有新朋友加入,“自由骑士”的队伍逐渐壮大。

“随着骑行的时间越来越长,队员们逐渐实现从‘新手’到‘老手’的跨越,也从单一的骑行向跑步、游泳、浆板等多项运动发展。”随后,丁炳宁申请成立了宁夏铁人三项运动协会,并且组织队员参加,甚至举办一些国内外的专业比赛。“我们希望能通过骑行这种方式亲近贺兰山、了解贺兰山、推介贺兰山,所以尝试在这条线路上举办比赛,甚至吸引了许多外地‘骑手’来报名参加。”讲起自行车与贺兰山来,丁炳宁有说不完的故事……

丁炳宁从骑行开始接触贺兰山,到如今看到了贺兰山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他十分欣慰。“起初我们到贺兰山徒步、跑步、骑行的时候还能见到一些采石坑,山下几乎很少见到绿色,路边的垃圾也随处可见。”于是每趟骑行,丁炳宁都会和队友们携带垃圾袋,捡路边、山边的垃圾,并向游客宣传环保理念。

“现在的贺兰山已今非昔比,建成了运动公园,还有风格各异的葡萄酒庄,绿色植被越来越多,环境持续改善提升。我们是贺兰山生态环境改善的亲历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丁炳宁和队友们计划将骑行运动推广给更多的运动爱好者,让更多人加入贺兰山骑行运动,从而切身感受贺兰山之美。

--> 2023-10-13 本报记者 李 涛 马 楠 王 洋 见习记者 李宏亮 文/图 ——美丽新宁夏系列报道之十二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3186.html 1 贺兰山下焕生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