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黄河之水绘碧颜 汩汩清流润民心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全线通水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吴家湾泵站和蓄水池。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9号蓄水池通水。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关桥二泵站。

西安镇灌区设施农业。

经过400多个艰辛的日日夜夜,2023年10月17日,备受瞩目的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头枕千沟万壑,脚踏百里峰峦,一路奔流而来,滋润了干涸的海原西安镇,海原西安供水工程全线正式通水。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工程通水的喜悦,挂在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而辛勤工作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决策者、管理者、建设者以及受益群众脸上。海原县西安镇潘家湾种植户杨彦军喜不自禁地说:“多年来,我们种的秋杂粮主要靠天吃饭,年景不好的时候成本都收不回来。现在好了,通上了黄河水,收成有保障了,明年我打算再流转点地,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在家种地。”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是惠及海原县3个乡镇、24个行政村、6.51万人的民生工程、环境工程、现代化灌区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工程,以固海扬水工程七干渠为水源,在高崖水库取水,新建四级扬水泵站,工程净扬程为468.8米,总扬程590.5米,设计流量1.6立方米每秒,装机总容量23120千瓦,沿西南方向铺设70.94公里主管道,输水至灌区已建11座调蓄水池,年总取水量2375万立方米。配水工程铺设6.82公里管道,自骨干管道沿线分水就近各片区已建蓄水池,整个工程呈现“长藤结瓜”的形态。

该项目总投资7.1亿元,由水源工程、泵站工程、输水工程、配水工程、蓄水池工程、供电工程和信息自动化工程组成。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3年4月21日,一、二泵站试通水,已向海原县关桥乡农业灌溉供水50余万立方米。目前,全线主管道及配水管线全部贯通,主体及附属工程全部完成,三、四泵站完成试运行工作,具备向海原县西安镇和海城镇灌区供水条件,较批复建设工期提前196天。至此,中部干旱带12万亩农田具备了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的现代化灌区的水源条件,为海原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奋斗实干 筑就高质量民生工程

作为海原县首个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项目,海原县委、县政府及水务局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契机,成立2个工作专班,紧抓工作调度、投资强度和项目进度,协同宁夏水发集团海原供水公司紧抓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攻克地形复杂、山大沟深等重重难关,严把质量关、安全关,推动项目提前完成。自治区水利厅和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对该项目予以高度关注,十分关心和支持工程建设,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工程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宁夏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旗下的宁夏水发集团承担了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等任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举全集团之力,紧盯进度目标,克服冬季施工和新冠疫情影响等困难,统筹组织、科学谋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想方设法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全力以赴抢进度、保安全、提质量。特别是不断总结经验,反复对比方案,利用水平定向钻技术破除了压力管线敷设中的“卡脖子”难题,历经300余天,今年4月11日完成工程最艰难的部分,实现了工程第一阶段高崖一泵站和关桥二泵站全线贯通和通水的目标,关桥灌区2.5万亩农田首次用上黄河水,为工程阶段通水奠定基础。9月22日,吴家湾三泵站、潘家湾四泵站及1号、2号输水管线与通水有关的土建工程验收合格,所有机电及综合自动化工程安装调试完成并验收合格,具备全线通水条件。9月27日,历经450余天艰苦奋战,实现了四级梯级泵站及压力管线工程全线贯通并试通水。

该项工程实现了特殊地质条件下大管径管道定向穿越施工区内第一,实现了长距离高扬程全线输水管线安全监测应用区内第一,实现了梯级泵站综合自动化联合调度控制区内第一,首次以“直埋+浅埋+拉管+顶管”的方式解决了不同地质条件下管线施工难的问题,首次应用全管线水锤监测传感系统实时监测供水管道运行情况,首次建立完善的智能感知体系、智能控制体系,实现输水全过程的运行监视与控制,打造了全区首个数字孪生梯级扬水泵站调水工程,为现代化智慧灌区建设奠定了基础,宁夏水发集团在通水之时交出了一张优异答卷。

同时,工程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思路,探索推进“投融建管服”一体化模式,建立了“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银行贷款支持、公司良性运营、群众持续受益”的良性机制,保障了工程综合效益的长久发挥,也使工程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降低工程运营管护成本,为水利、农业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探索出了新模式、闯出了新路子。

数字孪生 为灌区搭载智慧“大脑”

该工程从建设伊始,就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在项目数智化应用上给予技术指导和工作建议。应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标准化泵站建设,围绕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需求、安全可靠运行需求、工程优化调度需求、供水服务保障需求,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实现工程运行管理、维修养护从工程水源地、各级提水泵站、输水管网、各级蓄水池到用户用水全过程的监测、控制、计量;实现水资源调度、用水缴费的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思维推动输水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和服务转型,促进中部干旱带新型调水农业灌溉工程的信息化水平。

在工程监控系统上,建立了完善的智能感知体系和智能控制体系,在调度中心实现了全线四座泵站的梯级调度、闭环控制。根据灌溉区的种植结构、用水计划、水源水量等建立灌区最优的用水调度模型,实时计算各级泵站流量、水位的控制目标,动态调节泵站机组的运行状态,实现四级泵站的流量平衡、安全控制与经济运行。在生产运营管理上,采用了“物联网+信息数字集成”模式,配备供水全线自动化监控体系和物联网平台,保障全线重要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可在线监控,实现“少人值守、无人值班”目标。在工程调度过程上,在保证四座泵站进水前池及各蓄水池液位安全的前提下,输水管线上分水阀井的启闭和开度实现联合调动,实现能耗最低、水量损失最小和精准安全的调度。在供水服务终端上,这个“聪明”的大脑根据生产运行过程中监测的水情数据,为高效节水、水权改革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同时通过水费征收系统对各用水户协会、受益单位的不同取水用途自动折算水费,并对缴费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实现网上缴费,让受益群众用明白水,缴明白费,提升灌区农户供水收费服务质量。

工程主管道穿山越岭,大部分主体及附属建筑地处偏远荒野,传统水利工程运维方式难以满足需求,搭载了信息化运行维护系统可在线监视供水工程及其他设施变化状态,掌握工程安全运行情况。通过移动App端主动上报及监测数据预警自动转运维两种方式及时发现各类设备设施故障,保障供水安全。

为民造福 擘画人水和谐新篇章

这是一项民生工程,工程的顺利建成通水,让水源替换,灌溉供水保证率有效提高,灌溉得以保障,缓解灌溉用水困难,减少了用水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农业,改善农民生产劳动环境,促进土地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农民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

这是一项生态工程,该工程引调黄河水置换地下水,进行项目区地下水生态修复,预计工程正常运行20—30年后,西安地区地下水静水位将恢复到70米以内,地下水资源量将超过670万立方米。恢复和改善南华山、西华山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水源涵养,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保持生态系统结构稳定和生态安全。

这是一项现代化灌区高质量发展保障工程,工程顺利建成通水,灌区全部改造为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构建相适应的现代化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农业灌溉水量和水质,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保障。随着灌溉保证率的提高,预估经济作物年总产值 46134.5万元,新增产值24132.5万元。同时,通过现代化灌区智慧化建设实现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综合自动化和信息化,为灌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的全线贯通,为海原西安灌区改颜换貌,脱胎换骨,书写了精彩开篇,一个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适应的现代化灌区已缓缓启幕,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灌溉发展规模与发展布局正在铺陈。

--> 2023-10-17 ——中部干旱带海原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全线通水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3620.html 1 黄河之水绘碧颜 汩汩清流润民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