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父老乡亲的地理智慧

杨佰智

越临近身边黄土高原的塬、梁、峁,越走进六盘山下的清水河、葫芦河、茹河、泾河、渝河流域,越感受家乡的春之山花烂漫、夏之风清凉爽、秋之层林尽染、冬之水墨画卷,就会越来越由衷地敬佩西海固父老乡亲的地理智慧。

可能有人会问:你是地理科班出身,已在家乡教了30多年中学地理,不时地开发和运用乡土案例,并且还发表过一些乡土地理方面的文章,什么地理智慧、何种地理行为让你如此称赞不已?

当拿着教材照本宣科:“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地形特征的时候,“痛斥”家乡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的时候,判断地形哪里陡缓,哪是阴坡阳坡,哪是崾岘,哪是交岔,哪是鞍部,哪是悬崖的时候,父老乡亲们几十年来以铁锹、架子车、推土机为笔,以心血和汗水为汁,在西海固黄土高坡的这张巨幅纸上绘制出了一个个大地的“指纹”,制造出了中国最美的旱作梯田,现在,不管你是在空中俯瞰,还是置身其境,那种层层叠叠,那种五彩缤纷,那种生机盎然,谁不说这是最美的等高线。

君不见,正是这些劳动人民绘制的等高线让这里的地形不再碎片,而且还顺势有了金鸡坪、程儿山、龙王坝等纷至沓来的地理景观;是这些等高线让这里的水土不再腹泻,而且还枝繁叶茂;是这里的等高线让这片土地不再贫瘠,而且长出了固原胡麻、西吉马铃薯、彭阳红梅杏等闻名遐迩的地理标志产品。

试想,如此“大作”和“巨著”,如果不是父老乡亲多年如一日地坚持不懈,不是一个山坡接着一个山坡攻,不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是一群人接着一群人齐心协力,哪有今天的宏伟壮观,哪有今天的可喜变化,哪有今天的可持续发展?

遵循了因地制宜,绘出的等高线比画家优美,标注的图例比文人诗意。

我有时会纳闷,很多父老乡亲不知道经纬网,不知道竺可桢,没有使用过指南针,没有见过罗盘,甚至不识几个字,但他们会观云识天气,会用二十四节气指导生产、生活;他们可能不知道轮作,但会倒茬;他们可能不知道复种指数,但知道怎么套种;他们不知道无霜期,但知道何时耕耘收获,知道哪里种瓜点豆。

父老乡亲的地理智慧绝不单单是呈现在地形上的“杰作”,他们也善于打“气候牌”。

“气候冷凉、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曾被多少人视为西海固气候的“短板”和“劣势”,曾遭多少人“嫌弃”和“鄙视”,说什么“红脸蛋”就是昼夜温差大“惹得祸”。

憨厚朴实的父老乡亲没有怨天怨地,没有怪罪“高原红”,而是默默因时制宜,顺应气候特点,在劣势中寻找优势。

前年冬天,去泾源县一处滑雪场游玩,尽管其声名远播,也许我早有心理准备,并没有特别惊艳,而顺路的该县兴盛乡红星村的“冰城”与之相比,无论是规模和设施都不可同日而语,却让我内心非常震撼,这里竟然是本村村民们原汁原味“人造”的,完全自主开发,极具创造性,特别地理智慧。乡亲们利用地处泾源旅游环线交通便利的区位:与老龙潭景区、滑雪场相距不远、地域组合条件好的优势,潜在的客源市场较大;村里有一处崖壁,崖上嶙峋的岩石和树木枝干是天然的冰挂“底座”和“骨架”,崖脚下一股长流水清澈洁净,地形、水源等条件得天独厚,建造成本低;借助设备水泵,让夜晚低温“助力”,一座人造“冰城”就此诞生,泾源冬季旅游再添一张亮丽名片。乡亲们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区位,但把乡村区位的优势条件发挥得淋漓尽致。我在网上百度,没有找到似曾相识的“人造冰城”;通过“知网”查重,全国仅兴盛乡红星村“独创”天下。好长时间我在思考,谁给红星村的乡亲赋予如此智慧?是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村民们的万千气象,还是他们共同演奏的乐章?游客来了,人人是自媒体创作者,个个是广告宣传员,一传十,十传百,往年冬天冷冷清清的村子,一下子红红火火,实实在在地开始振兴。

我们都有一块眷恋的“乡土”区域,也都有一些抹不去的“乡愁”。“区域认知”已被列为地理核心素养之一。

什么是西海固?

1876年,左宗棠写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言西海固“苦瘠甲于天下”;

1972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考察西海固后得出“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作家季栋梁写道:“如果说西海固是一片叶子,沟和谷就是这片叶子纵横交错的脉络;如果说西海固是一棵大树,山和梁就是这棵大树茂密繁盛的枝丫。”

诗人用“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描述西海固的贫瘠;

旅客用“山是和尚头,地无三尺平,风吹黄土走,缺水如缺油”感叹西海固的窘迫。

2019年,鲁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马铃薯繁育基地,大型节水喷灌设备在田间作业”的图文案例,以说明“高效节水灌溉破解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瓶颈”。

对今天西海固的区域认知,当很多人还停留在过去,跟着人云亦云,很多人还在唉声叹气时,父老乡亲们已经用勤劳、智慧和坚持使西海固旧貌换新颜,颠覆了人们对西海固的认知。

你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发问:新时代的西海固为何能从“荒山秃岭”到“高原绿岛”、从“贫瘠甲天下”到“中国冷凉蔬菜之乡”、从“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到“全域旅游地区”?西海固近些年的可喜变化证明,这得益于父老乡亲感党恩、跟党走,对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对“生态移民、易地搬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实践,坚定走节水、蓄水、引水的“开源节流”之路,使得西海固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迈入可持续发展,描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西海固画卷。

现在,如果你到了原州区彭堡乡姚磨村的温室大棚里,会惊奇地看到,火龙果、百香果等南方常见的热带水果已在原州区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在姚磨村,父老乡亲除了让你能感受科技的力量,还能领略什么是集约化育苗,什么是标准化生产,什么是品牌化销售,什么是冷链物流,什么是区际联系,什么是滴灌水肥一体化,什么是现代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等等。

彭堡乡姚磨村是西海固地区破解“冷凉”约束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是他们的主动作为、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为西海固特色农业带来新气象。夏季南方蔬菜市场上,西海固菜心占据一席之地,乡亲们功不可没,是他们告诉我们如何让区域认知更加有利于生活、生产、生态,更加有利于区域绿色、协调、高质量发展。显然,他们的区域认知更有意义,值得敬佩和学习。

父老乡亲的地理智慧

--> 2023-10-20 杨佰智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4118.html 1 父老乡亲的地理智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