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王永和 陈 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规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理论。新征程上,深刻认识“两个结合”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个结合”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方针,是毛泽东在1938年“决定中国命运”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思想在最初提出来的时候,就不仅包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观点,而且包含如何对待文化传统、如何建立新文化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两个结合”的思想萌芽已经蕴含在其中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践创新的不断升华、理论创新的不断飞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两个结合”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第二个结合”本质上是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实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新时代,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结合共进,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深层原因,表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2023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刻阐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及其共同塑造出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进一步明确了“第二个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其结果是互相成就,并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道路根基,打开了创新空间,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因此,“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生动展现了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广阔空间。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两个结合”实际上是各有侧重、各有所向,但又相互支撑、共同推进。在“两个结合”中将“第二个结合”单独提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历史向度、文化模因和精神底蕴,更能够凸显其重要性、基础性。“两个结合”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而“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晶;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因此,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在理论的守正创新和实践的与时俱进中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和新的实践经验。概括来讲,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新的飞跃。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既是“两个结合”的伟大成就,也是“两个结合”逐渐深化、逐渐凸显的结果。从思想解放的高度阐释“第二个结合”的伟大意义,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性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必须正确把握推进“两个结合”的时代任务和现实路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弘扬光大,将其中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思想内涵和文化精华予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必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要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直面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3-10-26 王永和 陈 洁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4877.html 1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