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上一篇        

用好红色资源 构建思政育人体系

魏泰龙 丁默轩

“大思政”是在新时代思政教育背景下,借助综合育人格局,整合各类育人资源,使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相融合、相促进,构建联动发展的思政育人体系,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红色资源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力量,也为中华儿女提供精神滋养。当前,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以引领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发展。

红色资源是推进思想政治课建设的重要资源

红色资源有助于丰富和优化高校思政育人体系。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资源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资源包括红色文化遗址、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等。这些具体的场所和物品展示了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和文物,可以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和伟大。而红色资源中的非物质形态资源则主要包括红色故事、红色音乐、红色舞蹈等。通过讲述红色故事、演唱红色歌曲、展示红色舞蹈,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绪体验,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从整体上看,红色资源作为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方法和环境资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创业精神。

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教育引导作用。红色资源包括革命遗物和遗址等物质资源,以及革命传统和文化等精神资源。充分挖掘和运用红色资源可以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创新,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大思政”背景下,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革命英雄模范的光荣事迹,深刻感受到他们背后的奉献品格和爱国精神,进而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培养家国情怀、校准正确价值取向。

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各级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改革工作,也越来越关注到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化育人价值,逐步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课程融入工作。但通过调研评估也发现,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红色资源的传承和宣传存在着单一化和功利化的倾向。有些高校在利用红色资源时,过于追求表面形式,缺乏对红色文化真正内涵和精神的深入理解和挖掘。红色资源被简单地用作展示和宣传,而忽视了其育人的内在价值,容易导致学生对红色资源的疲劳和麻木,无法真正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发。其次,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意识薄弱。从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出发,这一问题的出现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是教育体系的变化。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和综合性发展使得一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教育中的地位相对较弱。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意识相对不足。二是媒体影响力的增强。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和信息爆炸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信息和文化内容,但同时也呈现碎片化和快餐化的特点。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在媒体环境下容易被忽视或淡化。三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但在一些家庭中,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存在不足,或者在现代化进程中,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足够的强调和传递,导致大学生对其了解相对不深。再次,红色资源的教育效果可能受到信息传递和接受方式的限制。在数字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样化,红色资源的传递方式要与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相适应。如果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展览、讲座等方式,可能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通过创新方式,如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手段,将红色资源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供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红色资源育人也面临着教育效果难以量化评估的问题。红色文化的教育是一种深入人心、感性认知的过程,其实际影响往往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然而这些方面的变化难以简单通过成绩或考试等方式量化评估。因此,在红色资源育人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变化,进行有效评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红色资源的育人路径探索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通过挖掘、整合、融入和评估,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传承红色资源,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家意识,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仍然走在时代前列、保持青春活力,涌现出了无数拥有崇高理想信念和英勇斗争精神的共产党人。在思政课中,高校应当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通过讲述党的历史、革命先烈的事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艰辛付出。例如,通过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红色实践教育等方式来推进红色资源整合和创新教学。此外,还可以加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建设,如设立红色文化展览馆、开展红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体验红色文化魅力。

创新红色资源多元教育手段。在思政课中,高校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如故事讲述、纪录片播放、实地考察等,使学生全方位地感知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学生带入当年的革命斗争场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磅礴力量。同时,还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在线互动平台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维度、多视角的教育资源。

融入红色资源的跨学科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校需要设立涉及红色资源的跨学科课程,例如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等领域的课程,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手段,将红色资源的知识和思想内涵融入其中。同时,在红色资源相关课程中引入其他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提供多方面的解析和理解。此外,组织跨学科的实践活动,例如红色资源考察、社区服务、红色文化创意设计等。鼓励学生跨学科团队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协作能力,从而促使其在融合实践中主动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提升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

评估红色资源的学习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于强化红色资源的育人效果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考察学生对红色资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估其学习成果。同时,也要注重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只有通过不断评估和反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 2023-10-28 魏泰龙 丁默轩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5258.html 1 用好红色资源 构建思政育人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