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下一篇

巩固提升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

——《关于推进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解读

本报记者 张 唯

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完成营造林7万亩,修复草原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6平方公里,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5%,矿山地质环境破损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从中远期目标来看,到2027年,完成营造林8万亩,修复草原2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8平方公里,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8%,设立贺兰山国家公园,实现生态系统自愈能力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到2035年,贺兰山国家公园功能凸显,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生态屏障优势更加显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近年来,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转入以全面保护和自然恢复为主阶段。不久前,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明确的“三大标志性战役”中,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已成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重要内容。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也将“三山”生态保护修复列入20个重大项目。10月26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崔奇鹏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解读。

“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15条任务举措。”崔奇鹏介绍,从整体性保护看,我区将常态化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破坏问题监督、整治,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对贺兰山生态空间的挤占。保护区全面禁牧、禁伐、禁采、禁火、禁止新建墓葬,保护以青海云杉为主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外围实行分级保护,保护原生地貌、植被、水源地。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区布局优化整合,完成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在系统性修复方面,我区计划在保护区内实施草灌乔互补混播,提升生态自愈能力;保护区外围科学治理受损土地,恢复地形地貌和植被。稳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快贺兰山区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动态“清零”。科学布局造林空间,高标准建设生态防护林,构筑山下绿廊绿道。健全水雨情预报预警和防洪调度指挥体系,以主要泄洪沟道及沿线为重点,完善贺兰山导洪体系。

“贺兰山的多样性维护上也将有新动作。”崔奇鹏介绍,我区将划定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保护珍稀植物群落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畅通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生态廊道,合理控制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严格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保障生态系统安全。建立完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保护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合理布局种质资源库,提升珍稀植物优质种源供应保障能力。

我区还将开展生态系统碳汇本底调查、碳汇监测,提升固碳增汇能力。同时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和创新动力,统筹推进生态修复与葡萄种植、葡萄酿酒、旅游度假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生态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贺兰山东麓生态文旅廊道,实现融合性发展。

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也将实现全过程监管。我区将通过开展生态系统、重点生物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定期发布综合评估报告。完善生态保护修复评估指标,强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事前科学论证、事中监测监管和事后成效评估,定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推进评估成果转化应用。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还将被纳入自治区“四防”常态化督查和自然资源督察,严厉打击生态保护修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

此外,我区还明确各地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并强调对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不力、履行保护监管责任不到位、完成治理修复任务质量差等进行追责问责。特别是对擅自开垦、放牧、采石、采砂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失察、制止不力,未依法依规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有关人员,将依照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岗位和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 2023-10-28 本报记者 张 唯 ——《关于推进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方案》解读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5265.html 1 巩固提升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