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广大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工作者应深刻把握这一思想体系的丰富内涵、时代特征和历史地位,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和体系化构建,努力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首先要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次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与以往相比,会议的名称增加了“文化”二字,这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略上的新构建,一方面是对建设文化强国实践路径的新探索,另一方面扩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内涵。“三个事关”的重大判断,从党、国家和中华民族三个维度深化了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依靠宣传教育群众,动员群众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胜利是党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当今世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类社会思潮激荡,意识形态斗争无论在现实社会还是在网络的虚拟领域都异常激烈,如果失去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国家就会陷入动荡,纷争不断,导致生灵涂炭。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维度审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必然逻辑和发展路径。强国之路,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这是历史铁律。只有牢牢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动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两个结合”和开放包容中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人民才能真正过上富裕、幸福、有尊严的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关键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首先要记得来时路,“老祖宗”不能丢,“根脉”不能断。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碰撞中我自岿然的基石。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深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体察人世情暖,把握人民需求,不断创新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需要的理论精品、文艺作品、文化产品。让老百姓发自内心爱看中国电影,爱读中国文学,爱听中国故事,让带有中国符号和中国元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引导人民向上向善、求美求真的时代潮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仅要重视挖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还要自信而大度地放眼世界,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中国智慧。
努力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体达用”是北宋理学的哲学思想,强调把经义和治事有机结合,在党的创新理论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意指理论联系实际。因为任何理论思想的学习贯彻,必须干在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七个着力”重大要求,是我们实现明体达用的方法论和实践论。落实好“七个着力”重大要求,不仅要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还要善于把握其中的逻辑与内涵,把工作抓到底,抓到位。其中: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战略任务;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事关价值取向和社会和谐;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本质要求;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实践路径。“七个着力”相互之间体用贯通、知行合一,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路径,既是经验总结,也是工作部署,为我们在新征程中更好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执笔:廖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