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4-0001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出版






        

千年古渡 历久弥新

——美丽新宁夏系列报道之十四

本报记者 马 楠 王 洋 杨淑琼 见习记者 赵 慧 马 丽 文/图

① 游客拍照打卡。

② 快艇载着游客破浪前行。

③ 水面上极速飞驰的摩托艇为古渡带来无限活力。

④ 沙漠冲浪车“咆哮”着奔驰在上下起伏的沙漠中,游客的欢笑声、尖叫声不绝于耳。

⑤ 深秋,游客穿行在黄色的芦苇丛中,别有一番景致。

⑥ 马江灵在景区导览图前为游客介绍旅游线路。

⑦ 伴随着阵阵驼铃声,满载游客的驼队在沙梁上蜿蜒前行,沙漠、绿洲、湿地、黄河在画面中依次铺开,独特的地理风貌形成魅力无限的风光。

⑧ 从空中俯视,沙漠、湿地、黄河以及远处的贺兰山尽收眼底,交织出一幅多彩画卷。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从银川市区向东驶出28公里,便到了位于兴庆区月牙湖乡的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这里曾是宁夏千年水运之要津,明清时期被列为“宁夏八景”之一,北魏开辟宁夏境内黄河水运之后,就成为黄河水运的重要港口,兴盛不衰,如今是“宁夏二十一景”之一。

黄河与渡船相伴千年,滩渚与芳草相得益彰,交织出一幅塞上风光五彩画卷,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来自山东的曹先生和朋友在黄沙古渡博物馆里仔细观看:“我是第二次来黄沙古渡景区了,和以前比变化挺大的,原生态风光更好了,很不错。”记者问他在和朋友交流什么时,他感慨道:“几千年前这个地方就是渡口,几千年过去了,历久弥新,仿佛再现了古渡口昔日的喧闹场面!”

“我是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因为热爱旅游事业,2014年毕业后便来到了黄沙古渡景区工作,见证了景区的发展变化。”景区营销经理马江灵介绍,“近年来,景区坚持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将设施景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随着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黄沙古渡国家湿地公园动植物种群数量每年都在递增。”记者现场看到,野鸭在水中畅游觅食,各种鸟儿不时轻啄水面嬉戏着,岸边游人三三两两驻足观看,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如何推动传统自然资源向特色文旅转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作为集黄河、大漠、湿地、湖泊、田园为一体的黄河文化旅游区,景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通过打造黄沙古渡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向游客展示黄河流域的渡口文化和民俗文化,湿地宣教馆宣传湿地保护知识等,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文旅资源。依托特色旅游资源,目前已有骑骆驼、羊皮筏子、沙漠冲浪、滑沙等20多种娱乐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马江灵说,“景区将立足丰富的黄河生态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高品质黄河生态旅游品牌。”

--> 2023-10-30 本报记者 马 楠 王 洋 杨淑琼 见习记者 赵 慧 马 丽 文/图 ——美丽新宁夏系列报道之十四 1 1 宁夏日报 content_95403.html 1 千年古渡 历久弥新 /enpproperty-->